◎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小大黄,中药材。为蓼科植物矮大黄RheumpumilumMaxim.的根。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具有泻实热,破积滞,下瘀血,消痈肿之功效。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痛,热结便秘,黄疸,经闭,症瘕,痈肿丹毒,跌打损伤,水火烫伤。
别名
大黄、次大黄、白大黄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肺、胃经。
形态特征
矮小草本,高10-25厘米。茎细,直立,下部直径2-3.5毫米,具细纵沟纹,被有稀疏灰白色短毛,靠近上部毛较密。基生叶2-3片,叶片卵状椭圆形或卵状长椭圆形,长1.5-5厘米,宽1-3厘米,近革质,顶端圆,基部浅心形,全缘,基出脉3-5条,中脉发达粗壮,叶上面光滑无列毛或偶在主脉基部具稀疏短柔毛,下面具稀疏白色短毛,毛多生于叶脉及叶缘上;叶柄半圆柱状,与叶片等长或稍长,被短毛;茎生叶1-2片,通常叶部均具花序分枝,稀最下部一片叶腋无花序分枝,叶片较窄小近披针形;托叶鞘短,长约5米,干后膜质,常破裂,光滑无毛。窄圆锥状花序,分枝稀而不具复枝,具稀短毛,花2-3朵簇生,花梗极细,长2-3毫米,关节在基部;花被不开展,花被片椭圆形或宽椭圆形,长1.5-2毫米,边缘为紫红色;雄蕊为9,稀较少,不外露;子房宽椭圆形,花柱短,柱头近头状。果实三角形或角状卵形,长5-6毫米,最下部宽约4毫米,顶端具小凹,基部平直或稍内,翅窄,宽约1-1.5毫米,纵脉在翅的中间部分。种子卵形,宽2-2.5毫米。花期6-7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甘肃、青海、四川、西藏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泻实热、破积滞、下瘀血、消痈肿的功效。
主治
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痛,热结便秘,黄疸,经闭,症瘕,痈肿丹毒,跌打损伤,水火烫伤。
药理作用
本品热水提取物对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有一定抑制作用。
医家论述
《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泻肠胃积滞实热,下瘀血,消痈肿。应用于食积停滞,脘腹胀痛,实热内蕴,大便闭结,急性阑尾炎,黄疸,经闭,症瘕,痈肿,丹毒,口疮,水火烫伤,风火牙痛,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配伍应用
1.治食积停滞,脘腹胀痛,实热内蕴,大便秘结:大黄9g,莱菔子9g。水煎服。
2.治急性阑尾炎:大黄6g,丹皮9g,桃仁6g,冬瓜子12g。水煎服。
3.治黄疸:大黄9g,茵陈30g。水煎服。
4.治经闭,症瘕:大黄9g,草红花6g,桃仁6g,当归尾4.5g。水煎服。
5.治跌打损伤,瘀血作痛:大黄9g,菊叶三七根15g。水煎服。(1-6方出自《青海常用中草药手册》)
性状鉴别
根呈类圆锥形,上粗下细,表面黄褐色,长5-10cm,直径1.5cm,具纵皱纹,断面灰棕色,味苦、涩。
采收加工
秋末挖取根,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晾干。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