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两面刺,中药材。为菊科植物两面刺CirsiumchlorolepisPetrakexHand.-Mazz.的全草。分布于贵州及云南等地。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之功效。常用于痢疾,胃痛,吐血,咯血,月经过多,尿血。
别名
白马刺
性味归经
甘,凉。
形态特征
两面刺,又名鸡脚刺。多年生草本,高30-100厘米。茎直立,分枝,全部茎枝被稠密的多细胞长节毛及短糙毛兼被稀疏蛛丝毛,上部及接头状花序下部的蛛丝毛稠密,绒毛状。中下部茎叶披针形、长椭圆形或倒披针形,羽状半裂、浅裂或几全裂,无柄或基部耳状扩大半抱茎;侧裂片5-8对,中部侧裂片较大,向上向下的侧裂片渐小,全部侧裂片半椭圆形、半长椭圆形或卵形,通常作等大三角形或三角状披针形2全裂,而使整个叶片呈现二回羽状分裂状态,或侧裂片基部两侧各有1个三角形刺齿,有时基部侧裂片呈针刺状。全部叶末回侧裂片或侧裂片三角形或三角披针形,顶端或刺齿顶端急尖,有长5-7毫米的针刺,裂片顶端或齿缘有缘毛状短针刺。上部茎叶渐小,与中下部茎叶同样并等样分裂,但渐小。全部茎叶质地坚硬,两面同色,绿色或黄绿色,两面有针刺,上面针刺稠密,长1-2毫米,下面针刺稀疏,长不足1毫米。头状花序下垂或下倾,总状或伞房花序式排列。总苞宽钟状,无毛或被稀疏蛛丝毛,直径3.5-4厘米。总苞片7-8层,近等长或向内层稍渐长,镊合状排列,但至少不呈明显的覆瓦状排列,披针状钻形,长13-18毫米,钻状部分开展或向下反折,背面有刺毛,长6-10毫米,最内层长2.3厘米,顶端膜质渐尖。小花红紫色,花冠长2厘米,檐部长1厘米,不等5浅裂,细管部长1厘米。瘦果楔状倒披针形,淡黄色,长4毫米,宽2毫米,顶端截形。冠毛浅褐色,多层,基部联合成环,整体脱落;冠毛刚毛长羽毛状,长达2厘米,顶端纺锤状扩大。花果期7-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贵州及云南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
主治
痢疾,胃痛,吐血,咯血,月经过多,尿血。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配伍应用
治慢性痢疾:白马刺根五钱,车前草根叶二钱,土大黄三钱,白头翁三钱,枳实二钱,木香二钱,水煎服。(《曲靖专区中草药手册》)
性状鉴别
根呈纺锤形,簇生于根茎上,长约20cm,直径0.6-2cm。外皮黄色,略有皱纹。质脆,易折断,断面白色,略呈粉质。气特异,味苦微甜。以粗壮、无须根及芦头者为佳。
采收加工
夏、秋季连根采挖,切段晒干。
菊科植物两面刺CirsiumchlorolepisP两面刺,中药材。为菊科植物两面刺Cirsiu药材。为菊科植物两面刺Cirsiumchlorolepis。为菊科植物两面刺Cirsium刺,中药材。为菊科植物两面Cirsiumchl◎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