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标药公众号
随时掌握最新中草药知识

中草药资料网站

www.biaoyao.com

一颗针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ID:54450 / 打印

一颗针的功效与作用及禁忌

一颗针,中药材。为小檗科植物日本小檗BerberisthunbergiiDC.的根、根皮及枝叶。栽培于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等地。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功效。用于湿热泄泻,痢疾,胃热疼痛,目赤肿痛,口疮,咽喉肿痛,急性湿疹,烫伤。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胃、大肠、肝经。

形态特征

日本小檗又名:小檗。落叶灌木,一般高约1m,多分枝。枝条开展,具细条棱,幼枝淡红带绿色,无毛,老枝暗红色;茎刺单一,偶3分叉,长5-15mm;节间长1-1.5cm。叶薄纸质,倒卵形、匙形或菱状卵形,长1-2cm,宽5-12mm,先端骤尖或钝圆,基部狭而呈楔形,全缘,上面绿色,背面灰绿色,中脉微隆起,两面网脉不显,无毛;叶柄长2-8mm。花2-5朵组成具总梗的伞形花序,或近簇生的伞形花序或无总梗而呈簇生状;花梗长5-10mm,无毛;小苞片卵状披针形,长约2mm,带红色;花黄色;外萼片卵状椭圆形,长4-4.5mm,宽2.5-3mm,先端近钝形,带红色,内萼片阔椭圆形,长5-5.5mm,宽3.3-3.5mm,先端钝圆;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5.5-6mm,宽3-4mm,先端微凹,基部略呈爪状,具2枚近靠的腺体;雄蕊长3-3.5mm,药隔不延伸,顶端平截;子房含胚珠1-2枚,无珠柄。浆果椭圆形,长约8mm,直径约4mm,亮鲜红色,无宿存花柱。种子1-2枚,棕褐色。花期4-6月,果期7-10月。

分布区域

栽培于河北、陕西、山东、安徽、湖北、湖南、广东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主治

用于湿热泄泻,痢疾,胃热疼痛,目赤肿痛,口疮,咽喉肿痛,急性湿疹,烫伤。

医家论述

《青岛中草药手册》:“健胃杀虫,祛胃热。主治胃痛,妇女血崩,结膜炎,口舌生疮,目疾。”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

外用:适量,煎水洗眼。

配伍应用

1.治结膜炎:小檗枝叶15g,水煎洗眼。(《青岛中草药手册》)

2.治急性胃肠炎,肝炎:小檗根15-30g,水煎服。

3.治急性湿疹及烫伤:小檗根研末,麻油调搽患处。(2-3方出自《湖南农村常用中草药手册》)

性状鉴别

根圆锥形或圆柱形,稍扭曲,直径0.2-1.5cm,根头部稍粗大,有分枝。表面棕色至灰棕色,粗糙,具纵皱,老根外皮部分开裂或剥落。质硬,老根较难折断,折断面纤维性,横切面可见明显年轮环,皮部棕色至黄棕色,木部黄色,中央呈枯朽状。气无,味苦。茎枝圆柱形,长短不一,老枝暗红色,嫩枝淡红带绿色,有纵棱和针刺,针刺单一,长0.5-1.8cm,质脆。气微,味苦。

采收加工

夏季采枝叶,秋季挖根及根皮,洗净切段,晒干。

erberisthunbe檗科植物日本小檗Berberisthunber颗针,中药材。为小檗科植物日本小檗Berberis檗BerberisthunbergiiDC.的檗BerberisthunbergiiDC.的根、根皮及颗针,中药材。为小檗科植物日本小檗为小檗科植物日本小檗Berberisthu

作者:标药网官方 @ 标药网   2024-01-25

标药网是一家 中草药专业资料网站 。

如果你想找偏方可以点击: 中医偏方 或想中医养生的,可以点击: 养生保健

中草药偏方切莫自行服用,请遵医嘱,本站概不负责!

与本文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