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鮧鱼涎,中药材。为鲇科动物鲇鱼Silurusasotus(Linnaeus)皮肤分泌的粘液。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具有滋阴润燥之功效。常用于消渴,小儿疳渴。
性味归经
甘、咸,凉,归肺、脾、肾经。
形态特征
体长,头部扁平,尾部侧扁。口宽阔。口裂向上倾斜,下颌突出明显。上下颌及犁骨上有许多绒状细齿。须2对。眼小,盖有透明薄膜,位置接近头侧,无鳞,皮肤富粘液腺,侧线上有粘液孔1行。背鳍5,很小。臀鳍77-83,与尾鳍相连。幼小时背侧部一般为黄绿色,随着个体成长体色逐步加深变成黑褐色,额部为灰白色,各鳍灰黑色。
分布区域
我国除西部高原地区外其他各地均有分
功能
本品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
主治
消渴,小儿疳渴。
医家论述
《本草图经》:“主三消。”
用法用量
内服:入丸剂,适量。
配伍应用
1.治三消:生(鮧)鱼涎,溲黄连末作丸。饭后乌梅煎饮,下五七丸。(《本草图经》)
2.治小儿疳渴,饮水无度:以大鲇鱼一头,先烧一地坑令红,投鱼坑中,使以蛤粉,专令一人掺在鱼上,须臾取出,用芦刀割(刮)下粉,入麝香少许拌匀,和丸萝卜子大。每服五丸,桶绳根煎汤送下。(《小儿卫生总微论方》)
使用禁忌
1.反荆芥。
2.不可用牛、羊油煎炸。
采收加工
常年均可捕捞,捕得后,将其悬挂,收取分泌的粘液,鲜用。
usasotus(Linnaeus)皮肤分泌的粘液。◎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