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炉甘石,中药材。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菱锌矿或碳酸盐类矿物水锌矿,主含碳酸锌(ZnCO3)。具有解毒明目退翳,收湿止痒敛疮的功效。主治目赤肿痛,烂弦风眼,多泪怕光,翳膜胬肉,溃疡不敛,皮肤湿疮,阴部湿痒。
别名
甘石、卢甘石、羊肝石、浮水甘石、炉眼石、干石
性味归经
甘,平;归肝、脾、肺经。
化学成分
1.炉甘石主要成分为碳酸锌,尚含少量氧化钙0.27%,氧化镁0.45%,氧化铁0.58%,氧化锰0.01%。其中锌往往为少量的铁(二价)所取代。有的尚含少量钴、铜、镉、铅和痕量的锗、铟。青岛和济南的炉甘石,并含少量铁、铝、钙、镁等杂质及极微量的钠。
2.浮水甘石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锌[Zn5(CO3)2(OH)6],并含铅、镉、镁、铁、铝等杂质。
功能
本品具有明目去翳、收湿止痒、敛疮生肌的功效。
主治
1.主要用于目赤肿痛,烂弦风眼,多泪怕光,翳膜胬肉,溃疡不敛,皮肤湿疮,阴部湿痒。
2.西医诊为急性结膜炎、急性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瘢痕、睑缘炎证属肝经风热者。皮肤溃疡、湿疹、梅毒等证属湿热毒盛者。
药理作用
1.本品为不溶于水的天然碳酸锌,能部分吸收创面分泌液,有中度的防腐、收敛、保护作用。亦能抑制局部葡萄球菌的生长。常用于皮肤炎症或表面创伤。一般用5%-10%洗剂。
2.炉甘石中铅的含量较高(0.42%-2.9%),铅能抑制人体血红蛋白合成中的酶体系和脑中葡萄糖代谢,导致脑组织缺氧产生脑损伤。此外镉含量也较高,它是一个有害的微量元素。故炉甘石中铅、镉含量应有一个规定限量。
相关方剂
治目暴肿方(《御药院方》)、治诸般翳膜方(《宣明论方》)、治风眼流泪烂弦方(《卫生易简方》)、重明散(《卫生宝鉴》)。
医家论述
1.《本草纲目》:同龙脑点,治目中一切诸病。
2.《得配本草》:得真蚌粉,扑阴汗湿痒;配孩儿茶,搽下疳,阴疮。
3.《本草用法研究》:同寒水石等分为末,每用少许擦牙,齿疏者,久久能自密。
用法用量
外用:适量,水飞点眼,研末撒或调敷。
临床应用
1.治目生翳膜,《宜明论方》用本品配青矾、朴消与沸水化开,温洗患处。
2.治目赤肿痛,眼睑赤烂或翼状胬肉遮睛,常配硼砂、玄明粉、冰片研细末点眼,方如《证治准绳》白龙丹。
3.治痈疽溃后,脓水将尽,可与乳香、琥珀、朱砂等同用。
4.治阴汗湿痒,可与蚌粉、五倍子等研末外掺,如《直指方论》阴汗湿痒方。
5.治聤耳出脓及黄汁,配枯矾、胭脂、麝香为末吹耳,如《医方大成》红绵散。
配伍应用
1.炉甘石配冰片:炉甘石明目、收湿、敛疮;冰片性行散,清热明目。二药一敛护,一清一散,使热毒去而创面生。二药配伍,使清热解毒,明目退翳之力更为显著。适用于目赤翳障、溃疡不敛等。
2.炉甘石配煅石膏:二药都能敛疮生肌,炉甘石且可止痒。适用于皮肤湿疮、溃烂、瘙痒。
使用禁忌
宜炮制后外用,专座外用,不做内服。
不良反应
1.炉甘石可使蛋白质沉淀,误服后可对肠道有刺激作用,出现头晕,恶心,喉头发紧,腹泻等。吐出物为紫蓝色,大便带血,也可发生水和电解质紊乱现象。重者可出现呼吸急促,脉速,血压升高,瞳孔扩大,抽搐,昏迷及休克等。部分患者有腰痛、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等。
2.口服炉甘石中毒者,可选用1%鞣酸溶液、1:2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或0.5%药用炭沉悬液洗胃及灌肠,再内服或灌入50%硫酸镁50-60ml导泻。也可内服蛋白水、牛奶等,以沉淀金属盐类,并给予米汤、橄榄油等润滑剂。有水、电解质紊乱现象时,应由静脉补液纠正。也可应用巯基解毒药,人二巯基丁酸钠及促排灵等。亦可用中药荆芥9克、防风9克、银花15g、连翘9g、陈皮9g、法半夏9g、绿豆30g、甘草15g,加水煎煮2次,对在一起,早晚分服。或用黄芩9g、黄柏9g、泽泻9g、猪苓15g、车前子10g(包煎)、甘草15g,水煎服。
3.炉甘石用量过大或误服可致中毒,也可因长期应用蓄积中毒,故其预防措施为严格控制内服量,大面积外用时,也应注意不要长期应用。
性状鉴别
生甘石(菱锌矿)为块状或钟乳状集合体。呈不规则块状。白色,灰白色或浅土黄色,条痕灰白色淡棕色。表面有的有凹陷或多孔隙,似蜂窝状。土状光泽,不透明,体轻,质较硬而脆,易碎断面白色或浅土黄色,有的黄白相间似花纹状。无臭、味微涩。以色白、体轻质松者为佳。
采收加工
从矿中挖出后,拣去杂石、去净泥土。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干燥处,防尘。
材。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菱锌矿或碳酸盐类矿物菱锌矿或碳酸盐类矿物水锌矿,主含碳酸锌(Zn物菱锌矿或碳酸盐类矿物水锌矿,主含碳酸材。为碳酸盐类方解石族矿物菱锌矿或碳酸盐类矿物水锌矿,主含碳盐类方解石族矿物菱锌矿或碳酸盐类矿物水锌◎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