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羊蹄,中药材。为蓼科酸模属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t.或尼泊尔羊蹄R.nepalensis Spreng的根。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杀虫,泻下的功效。主治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及紫癜出血,热毒疮疡,水火烫伤,疥癣及热结所致的大便秘结等。
别名
东方宿、连虫陆、鬼目、败毒菜根、羊蹄大黄、土大黄、牛舌根、牛蹄、牛舌大黄、野萝卜、野菠菱、癣药、山萝卜、牛舌头、牛大黄
性味归经
苦、涩,寒;归心、肝、大肠经。
化学成分
羊蹄根含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及酸模素等,叶含槲皮苷、维生素C等。
形态特征
1.羊蹄:多年生草本,高60-100cm。根粗大,断面黄色。茎直立,通常不分枝。单叶互生,具柄;叶片长圆形至长圆状披针形,基生叶较大,长16-22cm,宽4-9cm,先端急尖,基部圆形至微心形,边缘微波状皱褶。总状花序顶生,每节花簇略下垂;花两性,花被片6,淡绿色,外轮3片展开,内轮3片成果被;果被广卵形,有明显的网纹,背面各具一卵形疣状突起,其表面有细网纹,边缘具不整齐的微齿;雄蕊6,成3对;子房具棱,1室,1胚珠,花柱3,柱头细裂。瘦果宽卵形,有3棱,先端尖,角棱锐利,长约2mm,黑褐色,光亮。花期4月,果期5月。
2.尼泊尔羊蹄:本品与羊蹄的区别在于,叶片卵状长圆形,下部较宽,先端急尖或钝尖,基部心形或近圆形,两面的叶脉及叶缘均被白色短毛;结果时增大的内花被边缘具7-10对针刺,针刺先瑞呈钩状弯曲。花期5-6月,果期6-7月。
分布区域
1.羊蹄:分布我国华北、东北、华东、中南各地。
2.尼泊尔酸模: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江西、湖北、湖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凉血止血、解毒杀虫、泻下的功效。
主治
1.主要用于血热咯血、吐血、衄血及紫癜出血,热毒疮疡,水火烫伤,疥癣及热结所致的大便秘结等。
2.西医诊为功能性子宫出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属血热,疥癣、疮疡等属热毒壅盛者。
药理作用
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羊蹄大黄酚能明显缩短血凝时间,其鞣质有收敛止血的作用。羊蹄根煎剂的乙醇提取物对急性单核细胞性、急性淋巴细胞性和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血细胞脱氢酶有抑制作用。
2.抑菌、抗病毒作用:羊蹄酊剂对多种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及致病真菌有一定抑制作用。其所含的酸模素对红色毛发癣菌及趾间发癣菌有抑制作用。羊蹄煎剂有预防亚洲甲型流感病毒的作用。
3.此外,羊蹄尚有降压、利胆、轻泻等作用。
医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头秃疥瘙,除热,女子阴蚀。
2.《滇南本草》:治诸热毒,泻六腑实火,泻六经客热,退虚劳发热,利小便,治热淋。杀虫,搽癣疮、癞疮。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9-15;捣汁;或熬膏。
外用:捣敷;磨汁涂;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1.治热郁吐血,以本品与麦门冬煎汤饮;《永类钤方》治大便下血,常配连皮老姜同用;《江西民间草药》治内痒出血,以本品与猪肉同煮,去药饮汤。
2.治癣,常与枯矾同用,共研末,醋调敷,如羊蹄根散(《医宗金鉴》);治烫伤,可用鲜品捣敷,或研末油调外涂。
3.治大便秘结,可单味煎服,也可配芒硝同用。
配伍应用
地榆配羊蹄:地榆性味苦、酸,微寒,归肝、胃、大肠经,性沉降,人下焦,凉血止血,多用治下部出血;羊蹄苦、涩、寒,归心、肝、大肠经,凉血止血兼收敛止血,用治各种出血证。两药相配,凉血止血,解毒敛疮。适用于治疗便血、痔疮出血等。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禁服。有使用羊蹄叶中毒的报道。
性状鉴别
1、羊蹄:根类圆锥形,长6-18cm,直径0.8-1.8cm。根头部有残留茎基及支根痕。根表面棕灰色,具纵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样疤痕。质硬,易折断,断面灰黄色,颗粒状。气特殊,味微苦涩。2、尼泊尔羊蹄:根类圆锥形,下部有分枝,长约13cm,直径达2.5cm。根头部具残留茎基及支根痕,周围具少量干枯的棕色叶基纤维,其下有密集横纹。根表面黄灰色,多纵沟及横长皮孔样疤痕。质硬易折断,折断面淡棕色。气微,味苦涩。
采收加工
栽种2年后,9-11月当地上叶变黄时,挖出根部,洗净鲜用或切片晒干。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于通风干燥处,防蛀。
Rumex japonicus Houtt.或尼泊尔羊Rumex japon酸模属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 Hout科酸模属植物羊蹄Rumex jap科酸模属植物羊蹄Rumex japonicus◎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