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三颗针,中药材。为小檗科植物细叶小檗Berberis poiretii Schneid.、刺黑珠B.sargentiana Schneid.、蓝果小檗Berberi veitchii Schneid.、猫刺小檗Berberis soulieana Schneid.、匙叶小檗Berberi vernae Schneid.等多种植物的根、茎及树皮。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主治湿热泻痢,黄疸,湿疹,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目赤肿痛。
别名
钢针刺、刺黄莲
性味归经
苦,寒;归肝、胃、大肠经。
化学成分
本品主含小檗碱、小檗胺、巴马亭、药根碱、尖刺碱、异汉防己碱、木兰花碱等生物碱。
形态特征
1.细叶小檗:落叶灌木,高1-2m.老枝灰褐色,具光泽,幼枝紫褐色,密生黑色疣状突起,刺短小,通常单一,生于老枝或干枝条下端的刺有时3分叉,长4-9mm。叶簇生;无柄;纸质;叶片狭倒披针形或披针状匙形,长1.5-4cm,宽5-10mm,先端急尖,基部楔形,全缘,上面鲜绿色,下面淡绿或灰绿色,具羽状脉。总状花序下垂,长3-6cm,有花6-20朵;萼片6,花瓣状,排成2轮,长圆形或倒卵形;花黄色,外面带红色,直径6mm,花瓣6,倒卵形,较萼片稍短;雄蕊6,长约1.5mm;子房圆柱形,内含胚珠2粒,无花柱,柱头头状扁平.浆果长圆形,长约9mm,熟时红色.种子倒卵形,表面光滑,紫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
2.刺黑珠:常绿灌木,高1-3m,茎圆柱形,节间长3-6cm,幼枝带红色,老枝黄灰色或棕褐色,有时具稀疏而明显的疣点。刺坚硬,3分叉,长1-3cm。单叶互生或3片簇生;几无柄;叶革质;叶片长圆状椭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长4-10cm,宽1-3cm,先端急尖,有小尖刺,基部楔形,上面暗绿色,下面淡绿色或黄色,边缘具15-25个刺状小锯齿,齿距2.5-4mm,叶脉网状密集。花3-10朵簇生,花梗长1-2cm;小苞片披针形;萼片6,长圆形或卵形;花淡黄色,直径约1cm,花瓣6,先端微凹,基部有2枚蜜腺;雄蕊6,长约4.5mm,与花瓣对生;子房圆柱形,内有2-3粒胚珠,柱头头状扁平。浆果卵形至球形,蓝黑色,长6-7mm,直径4-6mm,柱头宿存,无花柱,无粉或微有粉。花期4-5月,果期6-7月。
3.蓝果小檗:落叶灌木。幼枝带红色,老枝淡黄色,有小疣点,针刺3叉,粗壮,长1.5-3.5cm。叶披针形,长5-11cm,宽1-2cm,先端渐尖,边缘有刺齿10-24,上面深绿色,下面淡绿色,有光泽。花2-10朵簇生;花梗长1.6-3.5cm;小苞片卵形;外萼片长圆状卵形;微带红褐色,中萼片与内萼片倒卵形;花瓣倒卵形,先端圆钝,基部有爪;雄蕊长4mm;子房有胚珠4-5。桨果卵球形至椭圆形,被蓝粉,无宿存花柱。
4.猫刺小檗:常绿灌木,高达2m。茎直立,多分枝,幼枝淡黄色,具少数疣点,刺坚硬,三分叉,长1-2.5cm。叶簇生,革质;叶片长圆状披针形,稀长圆状倒卵形,长3-6cm,宽6-9mm,先端急尖,基部急狭呈极短的柄,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边缘有5-18个刺齿,齿长1.5-2.5mm。齿长3-7mm,侧脉几与中脉垂直,细脉不显着。花8-20朵簇生,花梗长5-15mm,小苞片2,卵状长圆形,长约2mm;萼片6,排成2轮;花黄色,6瓣,卵形至倒卵形;雄蕊6,离生;子房椭圆形,内含2-3个种子,稀3,宿存花柱长0.5mm。浆果椭圆形,熟时红色,被白粉。花期3-4月,果期8-10月。
5.匙叶小檗:落叶灌木,高0.5-1.5m。枝条细瘦,具条棱,幼枝后期变紫红色,老枝暗灰色,散生黑色疣点。刺通常不分叉,坚硬,长1-3cm。叶3-8片簇生;常为匙形或匙状倒披针形,长1-5cm,宽0.3-1cm,先端近急尖,有时具小尖头,基部渐狭成柄,通常全缘,稀具少数细锯齿。简单的总状花序,长2-4cm,花密生,15-35朵,花梗长1.5-4mm;苞片长圆形,稍短或与花梗等长。小苞片通常红色,长约1mm,花瓣椭圆状倒卵形,先端微急尖,基部有2枚蜜腺;雄蕊6,长约1.5mm;子房含1-2粒胚珠。浆果球形,淡红色带紫色,被粉,长及径均为3.5-4.5mm,柱头宿存,无花柱。花期5-6月,果期8-9月。
分布区域
1.细叶小檗:分布东北、华北及狭西、山东、河南等地。
2.刺黑珠:分布湖北、四川、贵州等地。
3.蓝果小檗:公布河北、四川、云南。
4.猫刺小檗:分布于狭西、甘肃、湖北、四川等地。
5.匙叶小檗:分布秦岭西端甘肃南部至西部、青海东部及新疆等地区。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主治
1.主要用于湿热泻痢,黄疸,湿疹,痈肿疮毒,咽喉肿痛,目赤肿痛。
2.西医诊为细菌性痢疾、急慢性肠炎属于大肠湿热者,黄疸属于肝胆湿热者,湿疹属于湿热内蕴者,急性结膜炎等属于肝火上炎者。
药理作用
具有广谱抗菌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变形杆菌,以及钩端螺旋体等均有抑制作用。所含小檗碱、小檗胺、巴马亭、药根碱及尖刺碱等,均具有降压作用。此外,小檗胺能明显升高白细胞,抑制血小板聚集和抗血栓形成。
医家论述
1.《天宝本草》:能清肝热,气血眼睛俱得力,为末吹喉除热气,清肺而且退咽隔。
2.《分类草药性》:治跌打损伤,劳伤吐血。
3.《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清热解毒,消炎抗菌。治目赤,赤痢,吐血痨伤,咽喉肿痛,腹泻,齿痛,耳心痛,跌打损伤红肿。
4.《陕西中草药》:清热消炎,消肿止痛。主治肝炎,口舌生疮,小便淋痛,烫火伤。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
外用: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
1.治暴发火眼肿痛:三颗针根茎磨水点眼角。(《贵州草药》)
2.治喉痛:三颗针30g,山慈菇、雪胆各9g。水煎服。(《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
3.治痈肿疮毒,丹毒,湿疹,烫伤,外伤感染:三颗针适量,研细末,水调或麻油调敷。(《万县中草药》)
配伍应用
1.三棵针配黄芩:三棵针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善清胃、大肠湿热;黄芩长于清中上焦湿热,为清热燥湿的要药。两药伍用,清热燥湿止痢,泻火解毒之效增强。适用于湿热泻痢,痈肿疮毒,咽喉肿痛。
2.三棵针配蒲公英:三棵针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作用;蒲公英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又能利湿通淋。两药伍用,既能解毒消肿散结,又能清利湿热。适用于热毒疮痈及湿热黄疸。
使用禁忌
脾胃虚寒者慎用。
性状鉴别
1、细叶小檗:根圆柱头形,有分枝,稍扭曲,直径0.3-1.2cm。表面黄棕色,粗糙,有纵皱纹及支根痕,部分外呈鳞片状外卷或剥落。质坚硬,折断面纤维性;横切面皮部窄,黄棕色,木部鲜黄色。气无,味苦。2、刺黑珠:根圆柱形,稍扭曲,有分枝,直径0.3-0.7cm。表面灰棕色,有纵皱纹及支根痕,外皮剥落处露出灰黄色木部。质硬,折断面纤维性;横切面皮部薄,棕色,木部黄色。气无,味苦。3、蓝果小檗:根圆柱形,扭曲较明显,有分枝,直径0.15-0.6cm。表面褐棕色,有明显纵皱纹及支根质硬,折断面纤维性,皮部薄,棕色,木部鲜黄色。气无,味苦。4、猫刺小檗、匙叶檗根:圆柱形,稍扭曲,有少数分枝,长10-15cm,直径1-3cm。根头粗大,向下渐细。外皮灰棕色,有细皱纹,易剥落。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鲜黄色。切片近圆形或长圆形,稍显放射状纹理髓部棕黄色。气徽,味苦。以色黄、苦味浓者为佳。
采收加工
根于春、秋两季采收,除去须根,洗净,切片,烤干或弱太阳下晒干,不宜曝晒。茎枝全年可采。
保存方法
置干燥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