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临床应用
1.治月经不调:紫参30-60g,水煎,冲黄酒服;或加龙芽草、益母草各30g,水煎,冲红糖、黄酒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2.治痛经:紫参60-120g,红糖适量,煎服;或紫参15g,生姜2片,红糖适量,煎服。(《庐山中草药》
3.治子宫出血,肠出血:紫参30g。水煎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4.治肝炎:紫参60-120g,茵陈60g,糯稻根60g。水煎,分两次服。(《庐山中草药》)
5.治菌痢:石见穿、陈皮各30g,甘草3-6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6.治淋巴结结核:紫参根9-12g,羊乳块根30g。水煎服,连服1-2星期。(《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7.治带状疱疹:紫参鲜叶捣汁,加烧酒外搽。(《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8.治面神经麻痹、乳腺炎、疖肿:石见穿鲜根30g,加红糖和米饭适量同捣烂,敷患处;另取石见穿、六月雪各15g,水煎服。(《浙江药用植物志》
性状鉴别
茎方柱形,长20-70cm,直径1-4mm,单一或分枝;表面灰绿色或暗紫色,有白色长柔毛,以茎的上部及节处为多;质脆,易折断,折断面椭部白色或褐黄色。叶多卷曲,破碎,有时复叶脱落,仅见单叶,两面被白色柔毛,下面及叶脉上较明显,轮伞花序多轮,集成假总状,花冠二唇形,蓝紫色,多已脱落,宿萼筒外面脉上有毛,筒内喉部有长柔毛。小坚果椭圆形,褐色。气微,味微苦、涩。以叶多、色绿、带花者为佳。
采收加工
夏、秋二季花期采割,除去杂质,干燥。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石见穿,中药材。为唇形科植物华鼠尾草 Salvia chinensis Bentham 的全草。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的功效。主治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便血,湿热黄疸,热毒血痢,淋痛,带下,风湿骨痛,瘰疬,疮肿,乳痈,带状疱疹,麻风,跌打瘀肿。
别名
紫参、五凤花、小丹参、月下红、乌沙草、墨面风、大发汗、石打穿、石大川、山缝拿、紫丹花、红根参、半枝莲、田芹菜、活血草
性味归经
苦、辛,微寒;归肝、脾经。
化学成分
全草含异丹参酚酸C,丹参酚酸B、D,紫草酚酸,迷迭香酸,咖啡酸,原儿茶醛,R-(+)-β-(3,4-二羟基苯基)乳酸,齐墩果酸。此外还含甾醇,三萜成分,氨基酸。根含水苏糖。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20-70cm。根多分枝,直根不明显,黄褐色。全株被倒生的短柔毛或长柔毛。茎单一或分枝,直立或基部倾斜,四棱形。叶对生;下部叶为三出复叶,顶端小叶较大,两侧小叶较小,卵形或披针形,上部叶主国单叶,卵形至披针形,长1.5-8cm,宽0.8-4.5mm,先端钝或急尖,基部近心形或楔形,边缘具圆锯或全缘,两面均被有短柔毛毛。轮伞花序,每轮有花6,组成总状花序或总状圆锥花序,顶生或腑生,花序长5-24cm;苞片披针形,长于小花梗;花萼钟状,长4.5-6mm。有11条脉纹,外面脉上和喉部均有长柔毛,花冠紫色或蓝紫色,冠筒长10mm,冠檐二唇形,上唇倒心形,先端凹,下唇呈3裂,中裂片倒心形;雄蕊花丝较短,藏于花冠之内。小坚果椭圆状卵形,褐色,光滑,包被于宿萼之内。花期8-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活血化瘀、清热利湿、散结消肿的功效。
主治
主要用于月经不调,痛经,经闭,崩漏,便血,湿热黄疸,热毒血痢,淋痛,带下,风湿骨痛,瘰疬,疮肿,乳痈,带状疱疹,麻风,跌打瘀肿。
医家论述
1.《本草纲目》:主骨痛,大风,痈肿。
2.《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活血化瘀,止血,解毒,消肿。
3.《苏州本产药材》:治噎膈,痰饮气喘。
4.《浙江药用植物志》:主治黄疸型肝炎,湿热带下,菌痢,痛经;外治面神经麻痹,乳腺炎,疖肿,跌打损伤。
5.《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用于早期肝硬化,淋巴结核,肿痛。
适宜人群
月经不调者、痈肿患者。
禁忌人群
有出血倾向者。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或绞汁。
外用:适量,捣敷。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