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喜树,中药材。为蓝果树科旱莲木属植物喜树 Camptotheca acuminata Decne.的果实或根及根皮。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癥的功效。主治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肝癌,白血病,牛皮癣,疮肿。
别名
旱莲、水桐树、天梓树野芭蕉、旱莲木、水漠子、南京梧桐、水栗子、水冬瓜、秋青树、圆木、上八角、千丈树
性味归经
苦、辛,寒;归脾、胃、肝经。
化学成分
全株含喜树碱,根中含率约0.008%,根、根皮、树皮、果实、树枝含量分别为1:2:1:2.5:0.4。根中尚含喜树次碱即印度鸭脚树碱,3,3′,4-三甲基并没食子酸及谷甾醇。干木中还含羟基喜树碱,甲氧基喜树碱。果实中还含羟基喜树碱、脱氧喜树碱、喜树次碱、白桦脂酸和喜果甙即长春甙内酰胺。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高达30m。树皮浅灰色。叶互生,纸质,椭圆状卵形或长椭圆形,长10-25cm,宽6-12cm,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全缘,或呈微波状,上面深绿色有光泽,下面疏生短柔毛,脉上较密;叶柄长1.5cm左右。花单性同株,绿白色,无梗,多数排成球形头状花序,径4cm,或数花序排成总状,间有单生于枝端叶腋的;雌花球顶生,雄花球腋生。苞片3,两面被短柔毛;萼杯状,萼齿5;花瓣5,淡绿色,外面密被短柔毛;雄花有雄蕊10,2轮,外轮较长;雌花子房下位,花柱2-3裂。瘦果窄矩圆形,长2-2.5cm,顶端有宿存花柱,两边有窄翅,褐色。花期7-8月。果期11-12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西南及江苏、浙江、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广东、江西、台湾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解毒、散结消癥的功效。
主治
食道癌,贲门癌,胃癌肠癌,肝癌,白血病,牛皮癣,疮肿。
药理作用
1.抗肿瘤作用:从喜树分离的喜树碱类物质选择性地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Ⅰ,表现出抗肿瘤作用喜树碱对舌鳞癌Tca-8113细胞有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的作用。10-羟基喜树碱体外对人肝癌细胞QGY和HepG2生长增殖有抑制作用。腹腔注射10羟基喜树碱对小鼠肾包膜下移植的HepG2肿瘤也有抑制作用。10-羟基喜树碱诱导髙转移人肺癌细胞PGCL3凋亡。羟基喜树碱还抑制人胰腺癌细胞。10-羧基喜树碱对T24人膀胱癌细胞有很强的细胞毒作用,能使膀胱痛细胞DNA断裂损伤增加。
2.抗病毒作用:喜树果提取液能抗单纯疱疹病毒Ⅱ型,防止吸附病毒的BGM细胞出现病变。
3.其他作用:小鼠小剂量腹腔注射喜树碱对肿瘤相伴免疫性有抑制作用。喜树碱引起的免疫抑制是暂时的,停药后免疫功能得以恢复。喜树碱灌胃或皮下注射,对交配后的大鼠和家兔均有抗早孕作用。喜树碱水剂、乳剂体外能抑制兔眼球结膜成纤维细胞,兔结膜下埋线并用喜树碱结膜下注射对埋线周围成纤维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
医家论述
1.《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抗癌,治癣。”
2.《青岛中草药手册》:“解热消炎。”
3.《全国中草药汇编》:“抗癌,清热,杀虫。主治胃癌,结肠癌,膀胱痼,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外用治牛皮癣。”
4.《四川中药志》1979年版:“治肝癌,卵巢腺癌。”
5.《浙江药用植物志》:“治血吸虫病肝脾肿大。”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根皮9-15g,果实3-9g;或研末吞;或制成针剂、片剂。
配伍应用
1.治胃癌,直肠癌肝癌,膀胱癌:喜树根皮研末,每日3次,每次3g;喜树果研末,每日1次,每次6g。(《辨证施治》)
2.治白血病:喜树根30g,仙鹤草、鹿衔草、岩株、银花、风尾草各30g,甘草9g。煎汁代茶饮。(《本草骈比》
使用禁忌
内服不宜过量。忌用铁器煎煮、调制。一般认为果的作用较根皮佳,但毒性也大。
性状鉴别
果实披针形,长2-2.5cm,宽5-7mm,先端尖,有柱头残基;基部变狭,可见着生在花盘上的椭圆形凹点痕,两边有翅。表面棕色至棕黑色,微有光泽,有纵皱纹,有时可见数条角棱和黑色斑点。质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内有种子1粒,干缩成细条状。气微,味苦。
采收加工
果实于10-11月成熟时釆收晒干。根及根皮全年可采,但以秋季采剥为好,除去外层粗皮,晒干或烘干。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