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川防风,中药材。为伞形科植物竹节前胡Peucedanum dielsianum Fedde ex Wolff的根。具有发表,祛风,胜湿,止痛的功效。主治风寒感冒,感冒夹湿,头痛,昏眩,寒湿腹痛,泄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破伤风,目赤,疮疡,疝瘕,疥癣,风疹。
别名
竹节防风、毛前胡、西风、土藁本、防风
性味归经
辛、微甘,温;归肺、膀胱、肝、脾经。
化学成分
川防风发油含叩巴萜,十四酸,六氢金合欢烯基丙,十六酸甲酯,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十六酸,9,12十八碳二烯酸甲酯,9十八烯酸,十八酸。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90cm。根颈粗壮,径1-2.5cm,有多数估叶鞘纤维,下端圆柱形,长6-10cm,表面灰褐色,有明显环节。基生叶叶柄长6-22cm,坚实,基部有较短的卵状叶鞘;叶片轮廓为广三角状卵形,三回羽状分裂或全裂,长10-30cm,宽10-26cm,末回裂片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有时为长椭圆形至线形,边缘具不规则的浅齿或深裂状,基部渐狭,有时为长椭圆形至线形,边缘具不规则的浅齿或深裂状,长1-3cm,宽0.5-1.5cm,略带革质,叶轴有槽,被稀疏短毛;茎生叶与基生叶形状相同,但较小。复伞形花序顶生或侧生,伞形花序直径4-8cm,总苞片0-2,线形;伞辐10-20;小总苞片2-4,线形;花瓣长圆形,白色;萼齿细小,不明显;花柱基圆锥形。分生果长椭圆形,长约6mm,宽约3mm,背棱及中棱线形突起,侧棱宽翅状,翅较厚;棱槽内有油管3mm,背棱及中棱线形突起,侧棱宽翅状,翅较厚;棱槽内有油管1-2,合生面有油管4-6,胚乳腹面微凹。花期7-8月,果期9-10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四川、湖北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发表、祛风、胜湿、止痛的功效。
主治
风寒感冒,感冒夹湿,头痛,昏眩,寒湿腹痛,泄泻,风湿痹痛,四肢拘挛,破伤风,目赤,疮疡,疝瘕,疥癣,风疹。
医家论述
《四川中药志》1960年版:发表镇痛,祛风胜湿。治外感表证,头痛昏眩,关节疼痛,四肢拘挛,目赤,疮疡及破伤风等症。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g;或入丸、散。
外用:适量,研末或捣敷。
配伍应用
1.治风寒感冒:土藁本、防风、芫荽各15g,橘叶10片。水煎服。
2.治头痛:土藁本、川芎各15g,小风药3g,煎水服。
3.治腹寒痛:土藁本、小青藤、毛头寒药等分。为末,每次3g,温酒送下。(1-3方出自《西昌中草药》)
4.治风湿关节炎:防风、秦艽、桂枝、海风藤、鸡血藤各9g,水煎服。
5.治破伤风:防风、南星、白芷、天麻、羌活、白附子各等量为末,每次9g,日3次,热酒调服。另以药末酒调敷伤。
6.治目赤肿痛:防风、桑叶、菊花、栀子各9g。水煎服。
7.治神经性皮炎:防风、苍术、白鮮皮、黄柏各30g放在布袋内蒸热,趁热外敷,每次1小时,每日1次。
8.治风疹(荨麻疹)防风、荆芥各9g,蝉蜕6g。水煎服(4-8方出自《万县中草药》)
使用禁忌
虚热、体虚多汗者禁服。
性状鉴别
根呈圆锥形,稍弯曲。表面棕色,栓皮脱落处显共同棕色斑,且不规则的纵沟和较密的侧根痕,根头柄端有残茎,略呈分枝状,环纹不明显。质较,易折断,断面致密。气微,味甘。
采收加工
10-11月采挖,晒干。
保存方法
贮干燥容器内,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