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樟树子,中药材。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a (L.) presl的果实。具有散寒祛湿,行气止痛的功效。主治吐泻,胃寒腹痛,脚气,肿毒。
别名
樟梨、香樟子、大木姜子、樟木子、樟扣、樟子、樟太蔻
性味归经
辛,温。
形态特征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m。树皮灰黄褐色,纵裂。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枝无毛。叶互生;叶柄细,长2-3cm,无毛;叶片薄革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2cm,宽2.5-5.5cm,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全缘,有时边缘呈微波状,上面绿色,有光泽,下面灰绿色,微有白粉,两面无毛,或下面幼时略被微柔毛,离基三出脉,侧脉及支脉脉腋在叶下面有明显腺窝,叶上面明显隆起,窝内常被柔毛。圆锥花序腋生,长3.5-7cm,无毛,有时节上被白色或黄褐色微柔毛。花两性,长约3mm,绿白色或黄绿色;花梗长1-2mm,无毛;花被简倒锥形,长约1mm,花被裂片椭圆形,长约2mm,花被外面无毛,或被微柔毛,内面密被短柔毛;能育雄蕊9,长约2mm,花丝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箭头形,位于最内轮,长约1mm,柄被短柔毛;子房球形,直径约1mm,无毛,花柱长约1mm。果实近球形或卵球形,直径6-8mm,紫黑色;果托杯状,长约5mm,先端平截,直径达4mm,花期4-5月,果期8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云南,尤以台湾为最多。
功能
本品具有散寒祛湿、行气止痛的功效。
主治
吐泻,胃寒腹痛,脚气,肿毒。
医家论述
1.《纲目拾遗》:磨涂肿毒;治中酒、心胃疼皆效。
2.《广西中药志》:治呕吐,水泻,腹痛。
3.《湖南药物志》:利尿,解酒。
4.《广东中药》Ⅱ:祛风散寒,行气止痛,开窍,消肿,祛湿。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0-15g。
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末以水调敷患处。
配伍应用
1.治头晕头痛,呕吐泄泻,腹痛:樟木子、千斤拔、牛大力、走马箭,水煎服。煎水外洗治寒湿脚气。(《广东中药》Ⅱ)
2.治胃肠炎,胃寒腹痛,食滞,腹胀:樟树干果三至五钱。水煎服。(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
性状鉴别
干燥果实,圆球形,棕黑色至紫黑色,表面皱缩不平,或有光泽,直径约5-8mm,有的基部尚包有宿存的花被。果皮肉质而薄,内含种子1枚,黑色。气香、味辛辣。以个大、饱满、干燥、无杂质者为佳。
采收加工
秋、冬采集成熟的果实,晒干。
植物樟Cinnamomum camphor树子,中药材。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中药材。为樟科植物樟C樟Cinnamomum camphomum camphora。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为樟科植物樟Cinnamomum camp◎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