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大丁草,中药材。为菊科植物大丁草Gerbera anandria (L.) Sch.-Bip.的全草。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主治肺热咳嗽,湿热泻痢,热淋,风湿关节痛,痈疖肿毒,臁疮,虫蛇咬伤,烧烫伤,外伤出血。
别名
烧金草、豹子药、苦马菜、米汤菜、鸡毛蒿、白小米菜、踏地香、丁萝卜、龙根草、翻白叶、小火草、臁草
性味归经
苦,寒。
化学成分
地上部分含香豆素类化合物:5-甲基香豆粗-4-O-β-D-吡喃葡萄糖甙,大丁双香豆素,3,8-二羟基-4-甲氧基香豆素,5,8-二羟基-7-(4-羟基-5-甲基-香豆素基)-香豆素;又含野樱苷,大丁甙,大丁甙元,木犀草素-7-β-D-葡萄糖甙,大丁纤维二糖甙,大丁龙胆二糖甙,蒲公英赛醇,β-谷甾醇,3,8-二羟基-4-甲氧基-2-氧代-2H-1-苯并吡喃-5-羟酸。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植株有二型:春型株矮小,高8-20cm。叶广卵形或椭圆状广卵形,长2-6cm,宽1.5-5cm,先端钝,基部心形或有时羽裂;头状花序紫红色;舌状花长10-12mm;管状花长约7mm。秋型植株高大,高30-60cm;叶片倒披针状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广卵形,长5-6cm,宽3-5.5cm,通常提琴状羽裂,先端裂片卵形,边缘有不规则同圆齿,基部常狭窄下延成柄;头状花序紫红色,全为管状花。瘦果长4.5-6mm,有纵条;冠毛长4-5mm,污白色或黄棕色。春花期4-5月,秋花期8-11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我国南北等地。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
主治
肺热咳嗽,湿热泻痢,热淋,风湿关节痛,痈疖肿毒,臁疮,虫蛇咬伤,烧烫伤,外伤出血。
药理作用
1.抗菌作用:体外试验(杯碟法),大丁草水煎剂(10%-50%),大丁甙和甙元(5×10-4-2×10-3),大醒草成分Ⅰ、Ⅱ、Ⅲ、Ⅵ、Ⅸ区以及乙醇提取物中分离的结晶5-甲基-香豆精-4-O-β-D-葡萄糖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均显示有不同程度的抗菌活性。
2.对网状内舌皮系统吞噬作用:大丁甙20-56g/kg腹腔注射能增加家兔及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
医家论述
1.《贵州民间药物》:治风湿麻木。
2.《江西草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3.《贵州草药》“驱风除湿,止咳喘,解毒。
4.《北方常用中草药手册》:能消炎,解毒,利水。治尿路感染,浮肿,乳痈,疔疮,淋巴结结核,无名肿毒,鲜品捣烂外敷,可治毒蛇咬伤。
5.《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清热利湿,解毒消肿,止咳止血。主治湿热泻痢,热淋,下肢关节红肿疼痛,肺热咳嗽,烧烫伤,外伤出血。
6.《中国民族药志》:消食化积,行气止痛,清热解毒,止痢。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泡酒。
外用:捣敷。
配伍应用
1.治慢性肠炎:大丁草仙鹤草各15g。煎服。每日2次,1-2d为1个疗程。(《中国民族药志》)
2.冶湿热泻痢:大丁草、铁苋、三棵针各15g。水煎服。
3.治肺热咳嗽:大丁草、兔耳草(毛大丁草)、桑白皮各15g。水煎服。(2.3方出自《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
4.治毒蛇咬伤:丁萝卜(鲜)适量,雄黄少许,捣烂,加口涏调匀,敷伤口周围。另用丁萝卜根(鲜)9g,嚼烂,冷开水送服。(《江西草药》)
5.治外伤出血:①大丁草适量。研末,撒伤口。(《全国中草药汇编》)②大丁草、马兰叶、白及各等分。研末,撒布患处。(《四川中药志》1982年版)
6.治风湿麻木:豹子药30g。泡酒服,适量。(《贵州草药》)
性状鉴别
本品卷缩成团,枯绿色。根茎短,下生多数细须根,植株有大小之分,基生叶丛生,莲座状;叶片椭圆状宽卵形,长2-5.5cm,先端钝圆,基部心形,边缘浅齿状。花葶长8-19cm,有的具白色蛛丝毛,有条形苞叶。头状花序单生,直径2cm,小植株花序边缘为舌状花,淡紫红色,中央花管状,黄色,植株仅有管状花。瘦果纺锤形,两端收缩。气微,味辛辣、苦。
采收加工
7-9月采收,鲜用或晒干。
草,中药材。为菊科植物大◎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