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唐松草,中药材。为毛茛科植物唐松草Thalictrum aquilegifolum L.var.sibiricum Regelet Tiling[T.comtortum L.;T.aquilegifolium L.subsp.asiaticum(Nakai)Kitag.]的根及根茎。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效。主治热病心烦,湿热泻痢,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肿疮疖。
别名
白蓬草、草黄连、马尾连、土黄连
性味归经
苦,寒;归心、肝、大肠经。
化学成分
本品须根中含有小檗碱、β-谷甾醇,N-去甲唐松草替林及5-氧-去甲唐松草替林。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60-150cm。全株无毛。茎直立,有分枝。叶互生;叶柄长4.5-8cm,有鞘;托叶膜质,不裂;基生叶在开花时枯萎;茎生叶为三至四回三出复叶;叶片长10-30cm,小叶草质,顶生小叶倒卵形或近圆形,长1.5-2.5cm,宽1.2-3cm,先端圆或微钝,基部圆楔形或圆形,3浅裂,裂片全缘或有1-2牙齿;侧生小叶多斜楔形,叶背面脉稍隆起;上部叶几无柄。单歧聚伞花序伞房状,分枝多,有多数密集的花;花两性,花梗长4-17cm,萼片4,花瓣状,宽椭圆形,长3-3.5mm,白色,或淡紫色,时落;花瓣无;雄蕊多数,长6-9mm,花丝上部宽下总结线状,花药长圆形,长约1.2mm,先端钝;心皮6-8,有长柄,花柱短,柱头生于腹面。瘦果倒卵形,长4-7mm,有3条宽纵翅,基部变狭,果柄长3-5mm,宿存花柱甚短。花期6-8月,果期7-9月。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东北、华北及山东、浙江。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泻火、燥湿解毒的功效。
主治
热病心烦,湿热泻痢,肺热咳嗽,目赤肿痛,痈肿疮疖。
药理作用
小檗碱具有抗菌作用,用于治疗细菌性痢疾;贝加尔唐松草总生物碱有抗肿瘤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5-10g;或制成糖浆。
外用:适量,研末调敷。
性状鉴别
干燥根茎上端有多数芦头,每个芦头粗约4mm,基上残留茎苗痕迹,并常包,有鳞叶薄片。根茎长形,外表棕褐色腹面密生成束的须根,形如马尾;须根长13-25cm,粗2-3mm,外表红黄色或金黄色,有光泽,具纵向细纹,老栓皮及皮层往往呈环节状脱落,尚未剥落者,以手搓之即脱。体轻,质脆易断。根茎断面外圈棕褐色,内有黄色的木质心;须根断面深黄色,外表为一薄层金黄色的外皮。气微,味微苦。
采收加工
春、秋季挖根茎及根,除去地上茎叶,洗去泥土,晒干。
。为毛茛科植物唐松草Thalictrum aquile◎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