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在农村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说法,意思是,在清明节时要在门口插柳枝,在端午节时要在门口插艾草和菖蒲。艾草在农村很常见,它的茎和叶子都含有挥发芳香油,独特的气味既可以驱逐蚊蝇、净化空气以外,还是一味中药材。端午艾草含有挥发芳香油,有杀虫灭菌、提神通窍的作用。
性味归经
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
功能主治
端午艾草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的功效,主治少腹冷痛,经寒不调,宫冷不孕,吐血,衄血,崩漏经多,妊娠下血,皮肤瘙痒。
1.温经止血
端午艾草气香味辛,温可散寒,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证,尤宜于崩漏。主治下元虚冷,冲任不固所致崩漏下血,可单用本品,水煎服,或配阿胶、芍药、干地黄等,如《金匮要略》胶艾汤。本品温经止血,配伍生地黄、生荷叶、生柏叶等清热凉血药,可治疗血热妄行所致吐血、衄血、咯血等多种出血证,如《妇人大全良方》四生丸。艾叶之用,既可加强止血,又可防大队寒凉药物而致凉遏留瘀之弊。
2.散寒止痛
本品能温经脉、逐寒湿、止冷痛,尤善调经,为治妇科下焦虚寒或寒客胞宫之要药。常用于下焦虚寒,月经不调、经行腹痛、宫寒不孕及带下清稀等症,每与香附、川芎、白芍、当归等同用,若虚冷较甚者,再配伍吴茱萸、肉桂等,如《仁斋直指方》艾附暖宫丸。
端午艾草辛温,能温中阳以除脾胃寒凝,行气滞而解脘腹冷痛,为温里和中、驱寒止痛要药。用于脾胃虚寒所致胃脘隐痛,喜暖喜按,用之温脾胃、逐阴寒、止疼痛。可单用,如《补缺肘后方》治猝心痛,《卫生易简方》治脾胃冷痛,均用艾叶煎服;亦可与益气温中之品合用,疗效更佳。
3.祛湿止痒
端午煎汤外洗,又能祛湿止痒,治疗皮肤湿疹瘙痒、阴疮疥癣,常配伍地肤子、白鲜皮、花椒等;鲜艾叶局部擦拭,每日数次,治寻常疣。
4.祛病养生
端午艾草用于艾灸,有温煦气血、透达通络的保健作用。此外,还可以用艾叶水泡脚养生,此方法能有效地去除体内虚火。
药理作用
艾草叶可明显缩短出血和凝血时间;煎剂或挥发油均有广泛的抑菌和抗真菌作用;艾叶油对多种过敏性哮喘有对抗作用,并有明显的镇咳和祛痰作用;尚有利胆和兴奋子宫的作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或捣汁。
外用:适量,捣绒作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或煎水熏洗;或炒热温熨。
对症验方
1.慢性支气管炎:艾草500克或鲜艾草1000克,洗净切碎,放入4000毫升水中浸泡4~6小时,煎煮过滤浓缩为3000毫升,每次40毫升,每日3次;对慢性支气管炎咳痰、气喘、肢冷、舌淡者有缓解症状的效果。
2.黄水疮:陈艾草50克,带壳杏仁30克。先将艾草加水1500毫升,浸泡1小时左右,用汁液浸洗患部,再将带壳杏仁放入文火中烧至壳黑,取出杏仁,捣成霜状,涂抹患处,每日3或4次。
3.鼻炎:艾草油丸,口服每日3次,每次2丸,40天为1个疗程。艾草对癌症亦有一定的疗效。
4.流感、感冒:艾草、苏叶、薄荷各等量,水煎服,每日1剂。
5.小儿秋季腹泻(轮状病毒性肠炎):艾草、川椒、透骨草各等量水煎取汁足浴,每日2或3次。
6.空气消毒:取艾草、苍术、雄黄各10克,燃熏消毒室内空气,能起到预防感冒、流感及流行性脑膜炎等作用。
7.经期延长:白术、当归、茯神、炒枣仁、桂圆肉、乌贼骨各10克,远志、甘草、木香、艾草炭、棕榈炭各6克,黄芪15克,人参3克,生姜3片,大枣4枚,水煎服,对气虚型经期延长疗效好。
8.痛经:艾草10克,红糖适量,同煮至沸后饮服,每日1~2剂。
适宜人群
适合月经过多、崩漏下血、妊娠下血、脘腹冷痛、湿疹瘙痒等患者。
禁忌人群
1.性温燥,凡外感风热或温热、实热内炽、阴虚火旺、血虚血热者不宜服用。出血证属血热妄行者忌用。
2.所含挥发油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昏迷者禁用,婴幼儿、老年人不宜长期服用。
3.艾叶油能明显抑制心脏的活动,心功能不全等心脏病患者不宜长期服用。
4.对子宫平滑肌有兴奋的作用,孕妇以及先兆流产患者慎用。
配伍禁忌
中西药配伍禁忌:与镇静药、麻醉药同用时不宜剂量过大。
毒副作用
本品性温燥,用量不宜过大,否则可引起胃肠道急性炎症,中枢神经兴奋出现谵妄、惊厥及肝损害等。
选购保存
以叶厚、色靑、背面灰白色、绒毛多、质地柔软、香气浓郁者为佳。置于阴凉干燥处保存,防潮、防蛀。不宜暴晒、重压。
意思是,在清明节时要在门口插柳枝村有“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的意思是,在清明节时要在门口插柳枝,在端午节时要◎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