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漏芦,中药材。为菊科漏芦属植物祁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orum(L.)DC.的干燥根。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的功效。主治乳痈肿痛,瘰疬疮毒,乳汁不下,湿痹拘挛。
别名
狼头花、野兰、鬼油麻
性味归经
苦,寒;归胃经。
功能
本品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通经下乳、舒筋通脉的功效。
主治
1.乳痈肿痛,瘰疬疮毒:本品苦寒降泄,故有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效,又因其能通经下乳,故尤为治乳痈之良药。
2.乳汁不下:本品味苦降泄,有良好的通经下乳之功,为产后乳汁不通的常用药。
3.湿痹拘挛:本品性善通利,有舒筋通脉活络之功。
相关方剂
漏芦汤(《伤寒全生集》)、漏芦汤(《集验背疽方》)、漏芦散(《和剂局方》)、古圣散(《圣济总录》)。
药理作用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漏芦小剂量对动物表现兴奋作用,大剂量则引起痉挛,以后出现全身抑制表现,并能兴奋神经肌肉,促进周围神经的恢复过程。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漏芦具有抗氧化作用,能显著抑制大鼠肝、肾、脑匀浆中过氧化脂质生成,可使血浆中SOD活性升高,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漏芦还具有一定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可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抑制红细胞膜的脂质过氧化,使粥样硬化病变减轻,发生率降低;还可提高前列环素/血栓素A2的比值,减少白细胞在动脉壁的浸润,并抑制平滑肌细胞增生。
3.抗病原微生物作用:漏芦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许兰氏黄癣菌、星形奴卡氏菌等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4.对免疫系统的作用:漏芦蜕皮甾酮可明显提高ANAE(+)淋巴细胞的比值及绝对值,并对因环磷酰胺引起的ANAE(+)和(-)淋巴细胞比值和绝对值的靠近或倒置现象有一定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并能显著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及产生IL-1的能力。此外,漏芦还可显著增强大鼠脾细胞在ConA刺激下产生IL-2的能力。
5.此外,漏芦还具有一定的抗衰老作用。
医家论述
1.《神农本草经》:“主皮肤热,恶疮疽痦,湿痹,下乳汁。”
2.《本经逢原》:“漏芦,《本经》治热毒恶疮,下乳汁,以其能利窍也,为消毒排脓杀虫要药。”
用法用量
内服:煎服,5-9g。
外用:研末调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1.治乳痈肿痛,常与瓜蒌、蛇蜕同用,如漏芦散(《和剂局方》);治热毒壅聚,痈肿疮毒,常与大黄、连翘、紫花地丁等药同用,如漏芦汤(《千金方》);治痰火郁结,瘰疬欲破者,可与海藻、玄参、连翘等药同用,如漏芦汤(《圣济总录》);治疗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等,《本草汇言》又以漏芦与荆芥、苦参、白鲜皮、当归等浸酒蒸饮。
2.治乳络塞滞,乳汁不下,乳房胀痛,欲作乳痈,常与穿山甲、王不留行等药同用;若为气血亏虚,乳少清稀者,当与黄芪、鹿角胶等同用。
3.治疗湿痹、筋脉拘挛、骨节疼痛,常与地龙配伍,如古圣散(《圣济总录》)。
使用禁忌
气虚、疮疡平塌者及孕妇忌服。
,中药材。为菊科漏芦属植物祁州漏芦Rha芦Rhaponticum u州漏芦Rhaponticum unifor◎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