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标药公众号
随时掌握最新中草药知识

中草药资料网站

www.biaoyao.com

白芥子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ID:69804 / 打印

白芥子的性味归经是什么

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种子。具有,中药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种子

白芥子,中药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的种子。具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的功效。主要用于寒痰喘咳,悬饮,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肿痛。

别名

辣菜子

性味归经

辛,温;归肺、胃经。

功能

本品具有温肺化痰、利气、散结消肿的功效。

主治

1.主要用于寒痰喘咳,悬饮,阴疽流注,肢体麻木,关节肿痛。

2.西医诊为急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胸膜炎、感冒、急慢性鼻炎属于寒痰停饮者,风湿性关节炎、化脓性骨髓炎、淋巴结肿大等属于痰湿阻滞者。

相关方剂

三子养亲汤(《韩氏医通》)、控涎丹(《三因极一病证方论》)、阳和汤(《外科全生集》)、白芥子散(《妇人大全良方》)。

药理作用

1.呼吸系统的影响:小剂量能引起反射性气管分泌增加,而有恶心性祛痰作用。

2.对皮肤黏膜的作用:白芥子苷水解后的产物白芥油有较强的刺激作用,可致皮肤充血、发泡。

3.对消化系统的影响:白芥子粉能使唾液分泌,淀粉酶活性增加,小量可刺激胃黏膜,增加胃液胰液的分泌,大量则催吐。

4.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水浸剂对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

医家论述

1.《本草纲目》:盖白芥子主痰,下气宽中;紫苏子主气,定喘止嗽;萝卜子主食,开痞降气。

2.《本草正》:白芥子,消痰癖疟痞,除胀满极速,因其味厚气轻,故开导虽速,而不甚耗气,既能除胁肋皮膜之痰,则他近处者不言可知。

3.《药品化义》:白芥子味辣,横行甚捷,体细,通行甚锐,专开结痰,痰属热者能解,属寒者能散。痰在皮里膜外,非此不达;在四肢两胁,非此不通。若结胸证,痰涎邪热固结胸中及咳嗽失音,以此同苏子、枳实、瓜蒌、杏仁、芩连为解热下痰汤,诚利气宽胸神剂。

4.《本草新编》:或疑白芥子止能消膜膈之痰而不能消胃肺之痰,似乎消肺之痰必须贝母,消胃之痰必须半夏也,而谁知不然。夫膜膈之痰,经胃肺而言之也,胃肺中之膜膈,尤善藏痰者也,白芥子消膜膈之痰,是有痰之处,无不尽消,泥肺胃浅近之间,岂有反不能消之理?

5.《医林纂要》:(白芥子)辛能行,而生春月湿地,性尤专行湿痰。色青专肝木,行于两胁,肝气不能行水则成支饮。子专人肝经,故行胁下支饮,炒研用,非胁痰不必用。

6.《本草求真》:(白芥子)盖辛能人肺,温能散表。痰在胁下皮里膜外,得此辛温以为搜剔,则内外宣通而无阻隔窠囊留滞之患矣。是以咳嗽、反,胃、痹木脚气、筋骨痈毒肿痛,因于痰气阻塞,法当用温用散者,无不藉此以为宜通。

7.《药义明辨》:(白芥子)其性降收,其用温散,故每于凝结之患而得开发,于逆上之穷而得降折,不止以利气豁痰竟其功也。

8.《国药诠证》:白芥子性味辛温,《别录》主发汗,以辛温能散湿而利气,因湿阻气滞而无汗者,故散湿利气可以发汗也。胸膈间有痰而为寒湿所阻,不能运化则气逆,故曰上气。以辛温散其寒湿,则痰化而气行,故能治胸膈痰冷上气也。湿阻而化热则面目黄赤,故散湿利气可以治面目黄赤。白芥子有散湿利气之效,治寒湿阻滞之气病,有豁痰开胃、温中止痛、散湿消肿之效。若病不在气者,不可用以主治也。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10g;或入丸、散。

外用:研末调敷;穴位敷贴。

临床应用

1.治高年咳嗽,气逆痰痞:紫苏子、白芥子、萝卜子。上三味各洗净,微炒,击碎,看何证多,则以所主者为君,余次之。每剂不过三钱,用生绢小袋盛之,煮作汤饮。(《韩氏医通》三子养亲汤)

2.治风湿涎痰,结成痞块:外用白芥子为末,醋凋敷患上。内用白芥子为末,神曲打糊丸梧子大。每服三钱,清晨参枣汤下。(《方脉正宗》)

3.治翻胃,吐食上气,及羸弱不欲动:白芥子,晒干,为末,酒服方寸匕。(《普济方》)

4.治伤寒后,肺中风冷,失音不语:白芥子五合(研碎)。用酒煮令半热,带热包裹熨项颈周延,冷则易之。(《圣济总录》芥子酒熨方)

5.治臂痛牵引背胛,或辍或作,由荣卫循行失度,痰滞经络,或似瘫痪:真白芥子、木鳖子各三两(麸炒),没药(另研)、桂心、木香各半两。上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妇人良方》白芥子散)

6.治风湿脚气肿疼无力:白芥子、芸薹子、蓖麻子、木鳖子(去壳)、白胶香各一两,胡桃五枚(去壳)。上六味,一处捣三千杵,成膏。每用皂子大,摩疼处。(《圣济总录》芥子膏)

7.治肿毒初起:白芥子末醋调涂之。(《濒湖集简方》)

8.治小儿乳癖:白芥子研末水调,摊膏贴之,以平为期。(《本草权度》)

9.治牙痛:白芥子、舶上莎罗、芸薹子各一两。捣细罗为散。每用一字,如患左边疼,即吹右鼻中,如患右边,即吹左鼻中,仍先净洗鼻中,吹药。(《圣惠方》白芥子吹鼻散)

配伍应用

1.白芥子配马钱子:白芥子辛散温通,既温肺化痰,又通络散结;马钱子最善搜筋骨之风湿,开通经络,透达关节。两药伍用,可增强活血通络止痛之力。适用于寒湿痹阻之肢体麻木、关节肿痛。

2.白芥子配细辛:白芥子辛散温通,长于温化寒痰;细辛辛温发散,外能发散风寒,内能温肺化饮。两药伍用,共奏温化寒痰之功。适用于寒饮咳喘证。

3.白芥子配甘遂:白芥子辛温,善化寒痰,逐水饮;甘遂苦寒性降,长善行经隧之水湿,泻下逐饮力峻。两药相配,寒温并施,共奏豁痰逐饮之功。适用于悬饮咳喘,胸闷胁痛之证。

4.白芥子配肉桂:白芥子辛散温通,善消除阻滞于经络之痰而通络散结;肉桂辛甘大热,既能温通经脉,运行气血。两药相配,共奏温经通阳、散寒行滞之功。适用于阳虚寒凝之阴疽肿痛。

5.白芥子配鹿角胶:白芥子辛散温通,善消除阻滞于经络之痰而通络散结;鹿角胶能温补肾阳,益精养血。两药伍用,可增强温经通阳之功。适用于阳虚寒凝之阴疽肿痛。

使用禁忌

1.辛温走散,耗气伤阴,久咳肺虚及阴虚火旺者忌用。

2.消化道溃疡、出血者及皮肤过敏者忌用

3.用量不宜过大。

不良反应

1.白芥子油对皮肤黏膜有较强的刺激作用,能引起局部充血、灼痛,甚至发泡;内服过量可引起呕吐、腹痛、腹泻。

2.出现不良反应后,应立即对症处理,并口服牛乳、蛋清等以保护胃黏膜不被灼伤,从而减轻或消除症状。

中药材。为十字花科植物白芥Sinapis alba L.芥Sinapis alba L.的种子。具有温肺化芥子,中药材。为十字花科inapis alba L.

作者:标药网官方 @ 标药网   2024-04-13

标药网是一家 中草药专业资料网站 。

如果你想找偏方可以点击: 中医偏方 或想中医养生的,可以点击: 养生保健

中草药偏方切莫自行服用,请遵医嘱,本站概不负责!

与本文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