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慈姑,中药材。为泽泻科慈姑属植物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 L.var.sinensis (Sims)Makino或野慈姑S.trifolia L.【S.Sagittifolia L.var.an-gustifolia Sieb.;S.trifolia L.var.angustifolia (Sieb.)Kitagawa】的球茎。具有活血凉血,止咳通淋,散结解毒的功效。主治产后血闷,胎衣不下,带下,崩漏,衄血,呕血,咳嗽痰血,淋浊,疮肿,目赤肿痛,角膜白斑,瘰疬,睾丸炎,骨膜炎,毒蛇咬伤。
别名
藉姑、槎牙、茨菰、白地栗
性味归经
酸、咸,平。
功能
本品具有活血凉血、止咳通淋、散结解毒的功效。
主治
产后血闷,胎衣不下,带下,崩漏,衄血,呕血,咳嗽痰血,淋浊,疮肿,目赤肿痛,角膜白斑,瘰疬,睾丸炎,骨膜炎,毒蛇咬伤。
药理作用
1.对多种蛋白酶的影响:从慈姑中提取的多功能蛋白酶抑制剂I、Ⅱ对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及缓激肽释放酶均有较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I能等当量抑制胰蛋白酶和胰凝乳蛋白酶,对激肽释放酶的抑制作用较弱。Ⅱ能等当量抑制2mol/L的胰蛋白酶,对激肽释放酶的抑制活力高于I,但对胰凝乳蛋白酶的抑制作用小于I。
2.抑制受精:体外实验证明,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在剂量330g/m以上时,能抑制精子顶部顶体蛋白酶的活性,使顶体蛋白酶丧失水解卵细胞透明带的能力,从而使精子不能穿过透明带与卵细胞结合,影响精子的受精。实验还进一步证明,慈姑蛋白酶抑制剂对人、兔、大鼠、仓鼠及小鼠精子顶体蛋白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抑制效应增强。
医家论述
1.治产后胞衣不出:慈姑60-120g。洗净捣烂绞汁温服。(《福建民间草药》)
2.治崩漏带下:慈姑9g,生姜6g。煎汁半碗,日服2次。(《吉林中草药》)
3.治肺虚咳血:生慈姑数枚(去皮捣烂),蜂蜜二钱。米汤沫同拌匀,饭上蒸熟,热服效。(《滇南本草》)
4.治胃气痛:慈姑9g,莱菔子6g,土川芎6g。水煎,兑酒服。(出自《湖南药物志》)
5.治小儿疳积:慈姑粉3g,朱砂0.3g。饭内蒸食。(出自《湖南药物志》)
6.治脱肛:慈姑5枚,去皮,放入猪直肠内,炖熟食2-3次。(出自《湖南药物志》)
7.治石淋:鲜野慈姑球根30-90g。捣烂绞汁,开水冲服,每日2次。(安徽《单方草药选编》)
8.治淋浊:慈姑块根180g。加水适量煎服。(《湖南药物志》)
9.治无名肿毒,红肿热痛:鲜慈姑捣烂,加入生姜少许搅和敷于患部,每日更换2次。(《全国中草药汇绵》)
10.治赤眼肿痛:慈姑根去皮晒干,磨水,沉淀后用水点眼。(《湖南药物志》)
11.治乳腺结核:慈姑30g,核桃仁3粒。共捣烂,日分2次,白酒送服。(出自《福建药物志》)
12.治骨膜炎:慈姑、红糖各适量。捣烂敷患处。
13.治睾丸炎:慈姑40g。酒水各半,炖后取汤煮鸡蛋服。(出自《福建药物志》)
14.治毒蛇咬伤:鲜慈姑捣烂敷于伤口,2h更换1次并用全草捣汁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15-30g;或绞汁。
外用:捣敷;或磨汁沉淀后点眼。
配伍应用
1.《千金方》:“下石淋。”(引自《政和本草》
2.《新修本草》:“主百毒,产后血闷,攻心欲死,产难衣不出。”
3.《滇南本草》:“厚肠胃,止咳嗽,痰中带血,或咳血,呕血。”
4.《东医宝鉴》:“(慈姑)捣敷肿毒痈上即消,水煎服亦效。”“(野慈姑)下石淋,除痈肿,止消渴,疗产后血晕及胎衣不下。”
5.《本草再新》:“平肝降火,润肺止咳,行血和血,利二便,能堕胎,能安胎。”
6.《药性集要便读》:“止鼻洪。”
7.《随息居饮食谱》:“破血,通淋,滑胎,利窍。”
8.《岭南釆药录》:“以盐渍之治癫狗咬伤。捣敷,并治牛程蹇(即石硬)。”
9.《吉林中草药》:“益精利尿,凉血,祛风湿。治崩漏带下。”
10.《湖南药物志》:“行气血,清热止痛。治胃气痛,赤眼肿痛,小儿疳积,脱肛。”
中药材。为泽泻科慈姑属植物慈姑Sagittaria t为泽泻科慈姑属植物慈姑Sagitt泽泻科慈姑属植物慈姑Sagitt姑,中药材。为泽泻科慈姑属植物慈姑Sagittaria Sagittaria trif姑Sagittaria tri泻科慈姑属植物慈姑Sagi◎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