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别名:染山红、臭毛漆树、山漆、山贼仔、漆树、痒漆树、擦子树、漆木
性味:苦;涩;平;有毒
功能主治:散瘀止血;解毒。主咳血;吐血;外伤出血;毒蛇咬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漆树科植物野漆的叶。
原形态:野漆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达10m。小枝粗壮,无毛;顶芽大,紫褐色,外面近无毛。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常集生于小枝顶端,无毛,长25-35cm,有小叶9-15,叶轴和叶柄圆柱形;叶柄长6-9cm;小叶对生或近对生,小叶柄长2-5mm,叶片长圆状椭圆形、阔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长5-10cm,宽2-5.5cm,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多少偏斜,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两面无毛,叶背常具白粉;侧脉15-22对,弧形上升,两面略突。圆锥花序长7-15cm,为叶长之半,多分枝,无毛;花小,单性异株,黄绿色,径约2mm;花梗长约2mm;花萼裂片阔卵形,先端钝,长约1mm;花瓣5,长圆形,先端钝,长约2mm,中部具不明显的羽状脉;雄蕊5,伸出,花丝线形,长约2mm,花药卵形,长约1mm;花盘5裂;子房球形,径约0.8mm,无毛,花柱1,短,柱头3裂,褐色。核果大,偏斜,径7-10mm,压扁,先端偏离中心,外果皮薄,淡黄色,无毛,中果皮厚,蜡质,白色;果核坚硬,压扁;干时有皱纹。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150-2500m的林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及台湾等地。
文献
出处:野漆树始载于《植物名实图考》,云:“野漆树,山中多有之。枝干俱如漆,霜后叶红如乌桕叶,俗亦谓之染山红。结黑实,亦如漆子。”并附图1帧。据所述及图示,其原植物与今野漆一致。
摘录:《中华本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