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别名:野苋、光苋菜
性味:甘;性微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痢疾;腹泻;疔疮肿毒;毒蛇咬伤;蜂螫伤;小便不利;水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苋科植物凹头苋和反枝苋的全草或根。2.AmaranthusretroflexusL.
原形态:1.一年生草本,高10-30cm。茎斜上,基部分枝,微具条棱,无毛,淡绿色至暗紫色,上部暗红带绿,平卧上升。单叶互生;叶柄长1-3.5cm;叶片卵形或菱状卵形,长1.5-4.5cm,宽1-3cm,先端凹缺或钝,基部阔楔形,全缘或稍呈波状。花单性或杂性,花小;簇生叶腋或成顶生穗状花序或圆锥花序;苞片干膜质,长圆形;花被片3,细长圆形,先端钝而有微尖,向内曲;雄蕊3;柱头3或2,线形,果熟时脱落。胞果扁卵形,不裂,近平滑或略具皱纹。种子环形,黑色至黑褐色,边缘具环状边。花期7-8月,果期8-9月。2.一年生草本,高20-80cm。茎直立,粗壮,单一或分枝,稍具钝棱,密生短柔毛。叶柄长1.5-5.5cm,有柔毛。叶片菱状卵形或椭圆状卵形,长5-12cm,宽2-5cm,先端微凸,具小芒尖,基部楔形,两面和边缘有柔毛;花单性或杂性,集成顶生和腋生的圆锥花序;苍片和小苞片干膜质,钻形,长4-6mm,花被片5,白色,具一淡绿色中脉;雄花的雄蕊比花被片稍长;雌花柱3,内侧有小齿。胞果扁球形,小,淡绿色,盖裂,包裹在宿存花被片内。种子近球形,棕色或黑色,边缘钝。花期7-8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庭园、路边等处。2.生于旷野、田间或村舍附近草地。资源分布:1.分布于全国各地。2.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及山东、台湾、河南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滇南本草》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苏轼《物类相感志》:蜂叮痛,以野宽菜捣敷之。2.《滇南本草》:白者去肺中痰结,赤者破肠胃中血积。赤白同用,打肚腹毛发之积,消虫积,杀寸白虫,下气。洗皮肤瘙痒、皮肤游走之风。3.《中国药植图鉴》:缓和止痛、收敛、利尿、解热;种子能利民、明目。4.《福建中草药》:清热解毒。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