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别名:蓼草、大马蓼、水辣蓼、、水蓼、旱辣蓼、辣蓼、蛤蟆腿、节蓼
性味:辛;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解毒;除湿;活血。主疮疡肿痛;瘰疬;腹泻;痢疾;湿疹;疳积;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月经不调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酸模叶蓼的全草。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120cm。茎直立。叶互生;叶柄较短,生粗硬刺毛;托叶鞘筒状,无毛,先端截形,具多数脉;叶片披针形、长圆状披针形,先端渐尖,常微钝,基部楔形,上面有新月形斑点,绿色,下面有腺点,主脉及叶缘具粗硬刺毛。圆锥花序由数个花穗组成,花穗顶生或腋生,长4-6cm,花序轴有腺点或腺毛;苞片漏斗状,边缘斜生,并有稀疏缘毛,内具数花;花被淡绿色或粉红色,通常4裂,具腺点;裂片椭圆形;雄蕊6;花柱2,近基部分离,向外弯曲。瘦果卵圆形,扁平,微有棱,长2.5-3mm,褐黑色,有光泽,包于宿存花被内。花期6-8月,果期7-10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路旁湿地、沟渠水边。我国各地均有分布。资源分布:我国各地均有分布。
文献
摘录:《中华本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