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性味:甘;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止咳;利湿退黄;蠲痹止痛。主外感发热;肺热咳嗽;黄疸;淋浊;风湿痹痛;高血压病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石竹科植物甘肃蚤缀的全草。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成较密的垫状,半圆球形,直径17cm,或更大,高5-10cm。主根深长,有支根。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叉状分枝,老叶密集基部。叶稍硬,针状线形,上面凹入,长1-2cm,宽约1mm,基部微抱茎,并为膜质,边缘有细齿。花两性,单生于枝顶;花梗短,长3-5mm,有柔毛;苞片披针形,基部连合呈短鞘;萼片5,披针形,中肋显着,无毛;花瓣5,倒卵形,白色;花盘杯状,具不明显的5腺体;雄蕊10,花丝条形;于房近球形,1室,有多数胚珠,花柱3,丝形。蒴果球形,比宿存萼片短。种子多数,扁,边缘有狭翅。花期6-7月,果期8-9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海拔4300-5300的石灰岩山地草原或石隙间。资源分布:分布于甘肃清海、四川西部、云南和西藏。
文献
出处:出自《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摘录:《中华本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