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别名:唐、蒙、王女、菟芦、复实、赤网、兔丘、菟缕、菟累、野狐浆草、火焰草、金线草、野狐丝、黄丝草、金丝草、无根金丝草、缠豆藤、豆马黄、吐血丝、莫娘藤、兔儿须、黄腊须、盘死豆、黄乱丝、麻棱丝、缠丝蔓、
性味:甘苦;平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止血;健脾利湿。主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浊;带下;痢疾;黄疽;便溏;目赤肿痛;咽喉肿痛;痈疽肿毒;痱子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子叶植物药旋花科植物菟丝子或大菟丝子的全草。
原形态:1.菟丝子,一年生寄生草本。茎细柔呈线状,左旋缠绕,多分枝,黄色,随处生吸器侵人寄主组织内。无绿色叶,而有三角状卵形的鳞片叶。花白色,簇生;小花梗缺如或极短;苞片及小苞片鳞状,卵圆形;花萼杯状,长约之毫米,先端5裂,裂片卵形或椭圆形;花冠短钟形,长2-3mm,5浅裂,裂片三角形,雄蕊5,花药长卵圆形,花丝几无,每雄蕊下生一鳞片,长圆形,边缘繸状;雌蕊短,子房2室,每室有2胚珠,花柱2,外伸,往头头状。蒴果扁球形,长约8mm,褐色,有宿存花柱;种子2-4粒,卵圆形或扁球形,长3-5mm,黄褐色。花期7-9月。果期8-10月。2.大菟丝子形态与上种相似,惟茎较粗,梢带肉质,黄绿色或带橘红色。穗伏花序,花冠橘红色,钟形)花柱单一,柱头2裂。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菟丝子生长于田边、荒地及灌木丛间。资源分布:1.菟丝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2.大菟丝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分布。药材全国大部分地区有产,主产广东。四川等地。
文献
出处:1.《日华子本草》:菟丝苗茎似黄麻线,无根株,多附田中,草被缠死,或生一丛如席阔。开花结子不分明,如碎黍米粒。八月、九月以前采。2.《本草图经》:菟丝子,今近京亦有之,以冤句者为胜。夏生苗如丝线,蔓延草木之上,或云无根,假气而生。六、七月结实极细如蚕子,土黄色。九月收采,暴干,得酒良。3.《纲目》:《毛诗》注女萝即菟丝,《吴普本草》菟丝一名松萝,陆佃言在木为女萝,在草为菟丝,二物殊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经》:汁去面皯。2.陶弘景:其茎挼以浴小儿,疗热痱。3.《本草蒙签》:解热毒痒疹,散痒塌痘疮。4.杜文燮《药鉴》:利水,治湿热。5.《百草镜》:治癃淋浊痢,带下,黄疸,预解痘毒,敷红丝疔。6.《药性考》:凉血散血。治痈疽肿毒诸症,吐、衄、崩、便、咳。咯诸血,服之能止,解诸药毒,瘴疬疔痈恶疮。7.《李氏草秘》:治血,解痘疮毒,难产酒煎服。8.《纲目拾遗》:葛祖治狐骚气,辟汗愈疟。9.《植物名实图考》:洽跌打,利小便。10.《四川中药志》:行血,生精,发痘麻;洗汗斑及散痧。11.《陕西中药志》:内用有滋阴作用;煎汤外用治阴疮,阴肿,阴痒,阴痛及阴道滴虫病。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