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别名:石衣、水衣、水苔、石发、陟厘、侧梨、水青苔
性味:甘;平;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主丹毒;痈肿;漆疮;烫伤;泄泻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双星藻科植物光洁水绵、扭曲水绵和异形水绵等的藻体。
原形态:1.光洁水绵营养细胞阔70-84μm,长93-300μm。横壁平直;色素体3-5条,呈1-5圈螺旋;接合管由雌雄两配子囊形成,呈梯形接合。接合孢子囊圆柱形。接合孢子椭圆形,两端尖,长105-189μm,宽55-90μm,黄色。2.扭曲水绵营养细胞宽25-29μm,长60-183μm。横壁平直;色素体1条,呈2-8螺旋;藻丝常不规则弯曲或螺旋状扭曲;多梯形接合。接合孢子囊圆柱形,有时略胀大。接合孢子椭圆形,两端较尖,长41-68μm,宽22-23μm,成熟后褐色。春、夏两季常见。3.异形水绵营养细胞阔30-42μm,长30-135μm。横壁平直,色素体1条,呈1-9螺旋,梯形接合及侧面接合。接合孢子囊多数向接合管一侧显着膨大。阔达55μm,不育细胞多膨大,宽43μm,接合孢子椭圆形,长40-80μm,宽33-40μm,成熟后黄褐色。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水稻田、水池、水沟和藕塘中,夏、秋为盛。2.生于稻田和灌溉水渠中。春、夏两季常见。3.生于水沟、池塘、藕田及水渠中。四季均可生长。资源分布:1.分布于西南及河北、宁夏、江苏、湖北、湖南、广东等地。2.分布于湖北、四川等地。3.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华东、中南、西南等地。
文献
出处:水绵见于《纲目》,李时珍认为即《别录》之陟厘。1.按《新修本草》引《范东阳方》云:“水中石上生,如毛,绿色者。”2。《纲目》云:“陟厘有水中石上生者,蒙茸如发;有水污无石而自生者。缠牵如丝绵之状,俗名水绵。”以上所述陟厘之生态、性状,为当今水绵属Spirogyra之多种水绵。《滇南本草》载有水青苔条,据范洪《滇南本草图说》附图所示,植物呈丝状飘浮,亦为水绵属植物。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别录》:“陟厘,生江南池泽。”2.《本草经集注》:“此即南人用作纸者,方家惟合断下药用之。”3.《开宝本草》:“此即石发也。色类似苔,而粗涩为异。且水苔性冷,陟厘甘温,明其涉厘与苔全异。池泽中石上名陟厘,浮水中者名苔尔。”4.《本草图经》:“石发,今人亦干之作菜,以齑臛啖之尤美。陆龟蒙《苔赋》云:高有瓦松,卑有泽葵。散岩窦者曰石发,补空田者曰垣衣。在屋曰昔邪,在药曰陟厘是也。泽葵,凫葵也。虽曰异类,而皆感瓦石而生,故陆推类而云耳。”5.《本草衍义》:“陟厘,今人事治为苔脯,堪啖,京城市中甚多。”6.《纲目》:“《述异记》言:苔钱谓之泽葵,与凫葵同名异物。苏氏指为凫葵者,误矣。《苔赋》所述,犹未详尽。盖台衣之类有五:在水曰陟厘,在石曰石濡,在瓦曰屋游,在墙曰垣衣,在地曰地衣。其蒙翠而长数寸者亦有五:在石曰乌韭,在屋曰瓦松,在墙曰土马鬃,在山曰卷柏,在水曰潭也。”附注:同属植物普通水绵Spirogyracommunis(Hass.)Kutz.分布于河北、青海、河南、湖北及华东、西南等地;长形水绵S.longata(Vauch.)Kutz.分布于吉林、河南、山西及华东、华南、西南等地,在少数地区民间亦供药用,功效基本相同。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