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别名:蓼、蔷、蔷虞、虞蓼、泽蓼、辣蓼草、柳蓼、川寥、药蓼子草、红蓼干草、白辣蓼、胡辣蓼、辣蓼、辣柳草、撮胡、辣子草、水红花、红辣蓼、水辣蓼
性味:辛;苦;性平
功能主治:行滞化湿;散瘀止血;祛风止痒;解毒。主湿滞内阻;脘闷腹痛;泄泻;痢疾;小儿疳积;崩漏;血滞经闭痛经;跌打损伤;风湿痹痛;便血;外伤出血;皮肤瘙痒;湿疹;风疹;足癣;痈肿;毒蛇咬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水蓼的地上部分。
原形态:一年生草本,高20-60cm。茎直立或斜升,不分枝或基部分枝,无毛,基部节上有不定根。单叶互生;有短叶柄;托叶鞘筒形,长约1cm,褐色,膜质,疏生短伏毛,先端截形,有短睫毛;叶片披针形,长4-8cm,宽0.8-2cm,先端渐尖,基部楔形,两面有黑色腺点,叶缘具缘毛。总状花序穗状,顶生或腋生,细长,上部弯曲,下垂,长4-10cm,苞片漏斗状,有褐色腺点,先端具短睫毛或近无毛;花被4-5深裂,裂片淡绿色或淡红色,密被褐色腺点;雄蕊6,稀8,比花被短;花柱2-3,基部合生,柱头头状。瘦果卵形,侧扁,暗褐色,具粗点。花、果期6-10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水边、路旁湿地。资源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分布。
文献
出处:出自1:陶弘景:蓼,此类又多,人所食,有三种:一是紫蓼,相似而紫色;一名香蓼,亦相似而香,并不甚辛而好食;一是青蓼,人家常有,其叶有圆者、尖者,以圆者为胜,所用即是此。2.《唐本草》:水蓼叶大似马蓼,生下湿水旁。3.《本草拾遗》:诸蓼并冬死,惟香蓼宿根重生,人为生菜,最能入腰脚也。4.《本草衍义》:水蓼,今大率与水红相似,但枝低尔。今造酒,取以水浸汁,和面作曲,亦假其辛味。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别录》:蓼叶,归舌,除大小肠邪气,利中益志。2.《唐本草》:主被蛇伤:捣敷之;绞汁服,止蛇毒入腹心闷;水煮渍脚捋之,消脚气肿。3.《本草抬遗》:蓼叶,主痃癖,每日取一握煮服之;又霍乱转筋,多取煮汤及热捋脚;叶捣敷狐刺疮;亦主小儿头疮。4.《纲目》:杀虫。5.《本草求原》:洗湿热zi癞,擦癣。6.《植物名实图考》:治跌打损伤,通筋骨。7.《岭南采药录》:敷跌打,洗疮疥,土痒消肿。8.《重庆草药》:治巴骨流痰,跌打损伤。9.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利湿消滞,杀虫止痒。治菌痢,肠炎,风湿痛,皮肤湿疹。10.《浙江民间常用草药》:解毒,利尿,行气,止痢。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