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别名:檗米、粟檗、谷芽
性味:味苦;性微温
功能主治:健脾;消食。主食积胀满;不思饮食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禾本科植物粱的发芽颖果。
原形态:1.粱,一年生栽培作物,须根粗大。秆粗装,直立,高0.1-1m。叶鞘松裹茎秆,密具疣毛或无毛,先以近边缘及叶片接处的背面为密,边缘密具纤毛;叶舌为1圈纤毛;呀片长披针形或线状披针形,长10-45cm,宽5-33mm,先端尖,基部钝圆,上面粗糙,下面稍光滑。圆锥花序呈圆柱状或近纺锤状,通常下垂,基部多少有间断,长10-40cm,宽1-5cm,常因品种的不同而变异主轴密被柔毛,刚毛显着长于或稍长于小穗,黄色,褐色或紫色;小穗椭圆形或近圆球形,长2-3mm,黄色,褐色或紫色;第1颖长为小穗的1/3-1/2,具3脉,第2颖稍短于或长为小穗的3/4,先端钝,具5-9脉;第1外稃与小穗等长,具5-7脉,基内稃薄纸质,披针形,长为其2/3,第2外稃等长于第1外稃,卵圆形或圆球形,质坚硬,平滑或具细点状皱纹,成熟后,自第1外稃基部和颖分离脱落;鳞被先端不平,呈微波状;花柱基部分离。花、果期夏、秋季。2.粟,本变种的主要特征在于:植物体细弱矮小,高20-70cm。圆锥花序呈圆柱形,紧密,长6-12cm,宽5-10mm;小穗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mm,黄色,刚毛长约小穗的1-3倍,小枝不延伸。
生长环境分布: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栽培。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1.《本草衍义》:檗米,此则粟檗也。今谷神散中用之,性又温于大麦檗。2.《纲目》:《名医别录》止云檗米,不云粟作也。苏恭言凡谷皆可生者是矣。有粟、黍、谷、麦、豆诸,皆水浸胀,候生芽暴干去须,取其中米,炒研面用,其功皆主消导。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别录》:寒中,下气,除热。2.《日华子本草》:除烦,消宿食,开胃。3.《纲目》:消导米面诸果实积。4.《山西中药志》:健脾,消食。治食滞胀满,食欲不佳。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