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性味:酸;平;无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涩肠止痢。主痢疾;崩漏;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蔷薇科植物梅的叶。
原形态:梅落叶小乔木,高可达10m。树皮淡灰色,小枝细长,先端刺状。单叶互生;叶柄长1.5cm,被短柔毛;托叶早落;叶片椭圆状宽卵形,春季先叶开花,有香气,1-3朵簇生于二年生侧枝叶腋。花梗短;花萼通常红褐色,但有些品种花萼为绿色或绿紫色;花瓣5白色或淡红色,直径约1.5cm,宽倒卵形;雄蕊多数。果实近球形,直径2-3cm,黄色或绿白色,被柔毛;核椭圆形,先端有小突尖,腹面和背棱上的沟槽,表面具蜂窝状孔穴。花期春季,果期5-6月。
生长环境分布:我国各地多已栽培,以长江流域以南各地最多。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日华子本草》:煎浓汤,治休息痢并霍乱。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