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别名:猫儿眼、打碗花、打碗棵、打盆打碗
性味:味苦;性微寒;有毒
功能主治:镇咳;祛痰;散结;逐水;拔毒;杀虫。主痰饮咳喘;水肿;瘰疬;疥癣;无名肿毒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大戟科植物猫眼草的全草。
原形态:猫儿眼多年生草本,高达40cm。茎通常分枝,基部坚硬。下部叶鳞片状,早落;中上部叶狭条状披针形,长2-5cm,宽2-3mm,先端钝或具短尖,两面无毛。杯状聚伞花序顶生者通常有4-9伞梗,基部有轮生叶与茎上部叶同形;腋生者具伞梗1;每伞梗再2-3分叉,各有扇状半圆形或三角状心形苞叶1对;总苞杯状,无毛,先端4裂,裂片间无片状附属物,腺体4,新月形,黄褐色,两端有短角;雄蕊1;子房3室,花柱3,分离,柱头2浅裂。蒴果扁球形,无毛;种子长圆形,长约2mm,光滑,一边有纵沟,无网纹及斑点。花期4-6月,果期6-8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坡、山谷或河岸向阳处。资源分布:分布于东北及内蒙古、河北、陕西、山东、江苏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河北中药手册》
摘录:《中华本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