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别名:鬼针草、黄花雾、玉盏载银杯、婆婆针、感冒草、豆渣草、鬼见愁、豆渣菜、狗札、细毛鬼针草、一包针、刘寄奴、跟人走、带人走、豆叉菜、杈杈草、牙金草、虾钳草、三叶婆婆针、路边针、三叉枪、一把针、引线包
性味:味甘;微苦;性凉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湿;健脾。主时行感冒;咽喉肿痛;黄疸肝炎;暑湿吐泻;肠炎;痢疾;肠痈;小儿疳积;血虚黄肿;痔疮;蛇虫咬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三叶鬼针草的全草。
原形态:三叶鬼针草一年生草本,高30-100cm。茎钝四棱形,无毛呀上部被极稀的柔毛。茎下部叶较小,3裂或不分裂,通常在开花前枯萎;中部叶具柄,柄长1.5-5cm,三出;小叶3枚,很少为5-7的羽状复叶,两侧小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先端锐尖,基部近圆或阔楔形,有时不对稀,具短柄,边缘有锯齿,顶端小叶较大,长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先端渐尖,基部渐狭或近圆形,具1-2cm,的柄,边缘有锯齿,上部叶小,3裂或不分裂,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单生,有长1-6(果时长3-10)cm的花序梗;总苞基部被短柔毛,苞片7-8枚,线状匙形,上部较宽,果时长至5mm,外层托片披针形,背面褐色,具黄色边缘,内层较狭,线状披针形;舌状花白色或无舌状花;盘花筒状,冠檐5齿裂。瘦果黑色,线形,略扁,具棱,上部具稀疏瘤状突起及刚毛,先端芒刺3-4枚,具倒刺毛。花期春季。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村旁、路边及荒坡中。资源分布:分布于华东、中南、西南。
文献
出处:《植物名实图考》卷十四隰草类鬼针草条附图特征与本种相符。
摘录:《中华本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