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别名:赤鲤鱼、鲤拐子、鲤子
性味:味甘;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和胃;利水下气;通乳;安胎。主胃痛;泄泻;水湿肿满;小便不利;脚气;黄疸;咳嗽气逆;胎动不安;妊娠水肿;产后乳汁稀少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鲤科动物鲤鱼的肉或全体。
原形态:鲤鱼,体呈纺锤形,侧扁,腹部圆。吻钝。口端位,呈马蹄形。须2对。眼小,位于头纵轴的上方。下咽齿3行,内侧的齿呈臼齿形。鳞大,侧线鳞33-39。鳃耙一般为18-22。背鳍3,15-21,第3硬刺坚强,后缘有锯齿。臀鳍3,5。第3硬刺后缘也有锯齿。身体背问号纯黑色,侧线的下方近金黄色,腹部淡白色。背、尾鳍基部微黑,雄鱼尾鳍和臀鳍橙红色。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多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沼的松软底层和水草丛生处。资源分布:除西藏以外,各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
文献
出处:出自《神农本草经》;1.《食疗本草》:鲤鱼,可去脊上两筋及黑血,毒故也。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别录》:主咳逆上气,黄疸,止渴:生者主水肿脚满,下气。2.《药性论》:烧灰,未,糯米煮粥(调服),治咳嗽。3.《本草拾遗》:主安胎。胎动、怀好身肿,为汤食之。破冷气疙癖气块,横关伏梁,作给以浓蒜食之。4.《滇南本草》:治痢疾,水泻,冷气存胃,作羹食。5.《纲目》:煮食,下水气,利小便;烧未,能发汗,定气喘、咳嗽,下乳汁,消肿。6.《本经逢原》:治便血,同白蜡煮食。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