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别名:大金盏花、水涨菊、山金菊、灯盏花、月月红
性味: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活血调经。主中耳炎;月经不调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菊科植物金盏菊的全草。
原形态:金盏菊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高30-60cm,全株有短毛。茎直立,有纵棱,上部有分枝。单叶互生;下部叶匙形,全缘;上部叶长椭圆形至长椭圆状倒卵形,长5-9cm,宽1-2cm,先端钝或尖,基部略带心脏形,稍抱茎,边缘全缘或具稀疏的细齿。头状花序单生于枝端,直径2.5-5cm,有梗;总苞具苞片1-2层,苞片线形,先端渐尖,边缘膜质;舌状花黄色或橘黄色,雌性,1-2层,孕育,舌片全缘或先端3齿裂;管关花两性,不孕育,裂片5,花柱不裂。瘦果较苞片长,向内钩曲,背部具鳞片状横褶绉,两侧具窄翼;无冠毛。花期4-7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全国各地多有栽培。资源分布:分布于福建、广东、广西、四川、贵州及云南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福建中草药》。
摘录:《中华本草》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