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别名:火炭毛、乌炭子、运药、火炭母、山荞麦草、地肤蝶、黄鳝藤、晕药、火炭星、鹊糖梅、乌白饭草、红梅子叶、白饭草、大叶沙滩子、乌饭藤、水沙柑子、鸪鹚饭、水退瘀、胖根藤、老鼠蔗、小晕药、花脸晕药、蓼草、白乌饭藤
性味:辛;苦;性凉;有毒
功能主治: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平肝明目;活血舒筋。主痢疾;泄泻;咽喉肿痛;白喉;肺热咳嗽;百日咳;肝炎;带下;癌肿;中耳炎;湿疹;眩晕耳鸣;角膜云翳;跌打损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蓼科植物火炭母草的地上部分。
原形态:多年生草本,长达1m。茎近直立或蜿蜒,无毛。叶互生,有柄,叶柄基部两侧常各有一耳垂形的小裂片,垂片通常早落;托叶鞘通常膜质,斜截形;叶片卵形或长圆状卵形,长5-10cm,宽3-6cm,先端渐尖,基部截形,全缘,两面均无毛,有时下面沿脉有毛,下面有褐色小点。头状花序排成伞房花序或圆锥花序;花序轴密生腺毛;苞片膜质,卵形,无毛;花白色或淡红色;花被5裂,裂片果时增大;雄蕊8,花柱3。瘦果卵形,有3棱,黑色,光亮。花期7-9月,果期8-10月。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于山谷、水边、湿地。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本草图经》。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本草图经》:去皮肤风热,流注,骨节痈肿疼痛。2.《生草药性备要》:炒蜜食能止痢症。敷疮、敷跌打、贴烂脚,拔毒、干水、敛口。3.《岭南采药录》:治小儿身热惊搐,臌胀。4.《福建民间草药》:活血解毒,止痢,疗带。5.《四川中药志》:治头晕目眩,气虚耳聋。6.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清利湿热,消滞解毒。治痢疾,肠炎,消化不良,肝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疖肿,跌打扭伤,皮炎,湿疹,瘙痒。7.南川《常用中草药手册》:益气行血,祛风解热。治虚弱,风热,头昏,血气痛。8.《广东中草药》:凉血解毒。治小儿夏季热。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