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基础信息
别名:猴菇、猬菌、刺猬菌、小刺猴头、猴头菇
性味:甘;平
功能主治:健脾养胃;安神;抗癌。主体虚乏力;消化不良;失眠;胃与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消化道肿瘤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齿菌科真菌猴头菌、珊瑚状猴头菌的子实体。
原形态:1.悬于树干上,少数座生,长径5-20cm,最初肉质,后变硬,个别子实体干燥后菌肉有木栓化倾向,有空腔,松软。新鲜时白色,有时带浅玫瑰色,干燥后黄色至褐色。菌刺长2-6cm,粗1-2mm,针形,末端渐尖,直或稍弯曲,下垂,单生于子实体表面之中,下部、上部刺退化或发育不充分。菌丝薄壁,具隔膜,有时具锁状联合。菌丝直径10-20μm。囊状体内有颗粒状物,直径10μm左右。孢子近球形,无色,光滑,含有1个大油滴,(4-5)μm×(5-6.5)μm。2.珊瑚状猴头菌子实体肉质,通常有数个软而韧的短小主枝,各主枝又多次分枝,形似珊瑚,长10-30cm,主枝基部有时愈合成块。整个子实体鲜时纯白色,干后变硬,浅黄色。主枝和分枝上生有菌刺。在分枝上更为稠密。菌刺圆锥形,锐尖,长5-15mm。菌丝有锁状联合,孢子近球形,无色,光滑,含1个油滴,(5-6)μm×(4-6)μm。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1.生于栎等阔叶树倒、腐木上。2.生于云杉、冷杉等的枯腐木上。资源分布:1.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南及甘肃、上海、浙江、河南、广西、西藏等地。2.分布于黑龙江、吉林、内蒙古、新疆、四川、云南、西藏等地。
文献
出处:始载于《新华本草纲要》。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临海水土异物志》:民皆好啖猴头羹,虽五肉臛不能及之,其俗言:宁负千石之粟,不愿负猴头羹CONG。2.《农政全书》:如无花、麻姑、猴头之属,皆草木根腐坏而成者。3.《新华本草纲要》:全草:味甘,性平。有利五脏、助消化、滋补、抗癌等功能。与本品有类似功效,且分布区相近似的尚有以下两个近缘种:玉髯H.Coralloides(Scop.Fr.)Pers,exGtay及分枝猴头菌H.ramosum(Bull.ExMerat。)Letellier.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