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标药公众号
随时掌握最新中草药知识

中草药资料网站

www.biaoyao.com

禾虫_禾虫的药效_禾虫的用法

ID:98817 / 打印

基础信息

别名:沙虫、沙蚕、海蝗蚓

性味:味甘;性温

功能主治:补脾胃;益气血;利水消肿。主脾胃虚弱;泄泻;贫血;水肿

生长采收

来源:药材基源:为沙蚕科动物疣吻沙蚕的全体。

原形态:疣吻沙蚕,体细长稍扁,长40-223mm,宽3-5mm,体节可至156个。前端背面到口腔基部绿褐色,后面稍带红色,背中央浅红色。头略呈六角形,头部亦称口前叶,生于围口节前,头部腹面中央有口,有触须4对,触角和触手各2个,头背面两侧各有2个眼。吻很大,能翻出或缩入口内,吻前端有1对浅黄色甲壳质大颚,颚的内缘有齿突16个。吻分前、后两部,每部又分2个小区。吻上仅具软的乳突;背面前部的中区,即Ⅰ区有1个;Ⅱ区不明显。腥面前部的中区,即Ⅲ和Ⅳ两区有不规则排列的乳头状小突起15-16个。背面后部的中区,即Ⅴ、Ⅵ两区有4个明显的大乳突。躯干由许多结构完全相同的体节组成,每节两侧的疣足结构较复杂。本种疣足的主要特征是背叶仅具一个下舌(腹舌);无上舌(背舌)。第Ⅰ、第Ⅱ两体节的背叶上无刚毛。疣足的基部具有1个背须和1个腹须。躯干区具分布的复型刚毛,共有3种:Ⅰ端节为长刀形,一边具细齿,基节为等齿型;Ⅱ端节相同,基部为异齿型;Ⅲ端节为短镰刀型,基节为异齿型。肛区的肛节有小肛须1对。

生长环境分布:生态环境:生活于淡水或咸淡水水域,栖息于泥质或泥沙质底的浅海、河口或稻田中。在生殖期常游于水面。资源分布: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等地。

文献

出处:出自《纲目拾遗》:禾虫,闽、广、浙沿海滨多有之,形如蚯蚓,闽人以蒸蛋食,或作膏食,饷客为馐,云食之补脾健胃。《广志》,夏暑雨,禾中蒸郁而生虫,或稻根腐而生虫。大者如箸许,长至丈,节节有口,生青,熟红黄,霜降前禾熟,则虫亦熟。以初一、二及十五、六乘大潮断节而出,浮游田上,网取之。得醋则白浆自出,以白米泔滤过,蒸为膏,甘美益人。

摘录:《中华本草》

各家论述:1.《纲目拾遗》:补脾胃,生血,利湿,行小便。2.《本草求原》:暖胃,补气,少加醋良。

标签: 禾虫 禾虫有什么功效作用 禾虫有哪些营养价值 

作者:标药网官方 @ 标药网   2024-11-10

标药网是一家 中草药专业资料网站 。

如果你想找偏方可以点击: 中医偏方 或想中医养生的,可以点击: 养生保健

中草药偏方切莫自行服用,请遵医嘱,本站概不负责!

与本文相关文章

  1. 禾虫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